人与机器,其实不应该并列起来看,因为机器毕竟是人造的,无论它如何智能。不过,由于机器具有人类一些不具备的优势,所以人类又始终对其忧心忡忡,比如担心它抢人类饭碗。这个担心到底是杞人忧天还是不争的事实?欲知详情,请往下拉!
5月18日,美的集团公告宣布,公司拟通过全资境外子公司向德国库卡集团股东发起收购要约,初步确定要约价格为每股115欧元,预计公司最高将支付不超过4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92亿元)的现金对价。
德国库卡是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对于收购库卡这一举动,美的公告称,主要是为推进公司「双智」战略,深化智能机器产业布局。
其实美的对智能机器的布局已不是第一次了。去年8月,美的集团便和日本安川合作成立两家智能机器合资公司。
谈起智能机器,玄甲金融不禁想起前段时间韩国李世石与谷歌阿尔法狗之间的「人机大战」。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机器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工业以及人们的生活之中。
生产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不断朝智能机器方向升级,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日本在2015年1月公布「智能机器新战略」,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美国开始重振制造业……在这些大国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智能机器都是未来升级和发展的方向。
对新事物怀有恐惧是人类的天性
对于智能机器的发展和应用,有一个声音一直不绝于耳,那就是智能机器的广泛应用将会夺去很多人的工作,最终结果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就业状况。
关于未来智能机器会抢夺人类饭碗的声音铺天盖地。
就在今年1月份,美国莱斯大学教授摩西•瓦迪(Moche Vardi)及其同事分析认为,智能机器的进化将对世界经济和各阶层人民的福祉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受影响的程度最为严重,他们预测,到2045年,智能机器将取代中国77%的人力。
在《罗辑思维》的节目中,罗胖还曾专门做过一期名为《和你竞争的不是人》的节目,同样也提出了智能机器对就业影响的担忧,可见其话题的社会关注度。
智能机器是否会引发大面积失业,这个问题到底是杞人忧天还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一个难题。因为对于未来的事情,没有人能预料,特别是当今变化极快的互联网时代。
尝试回答这个问题,虽然显得有些不自量力,但玄甲金融认为,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河发展过程中,寻找智能机器对未来人类生活轨迹影响的蛛丝马迹。
其实,人类对每一项新的未知事物的诞生都会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因为面对未知本能地恐惧、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在我们人类发展过程中,有过几次大的产业革命,那些时期,对即将深刻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社会同样对其利弊产生了质疑。
担忧失业实乃杞人忧天
为了弄清其中的脉络,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相似的几次重要社会产业变革。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动力织布机的诞生减少了大批纺织工人的工作量。当时,纺织工人以及一些个体户,纷纷抗议动力织布机在英国的应用,甚至对机器进行摧毁。但从现代来看,我们发现人们对当时的担忧是多余的。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在经典著作《国富论》中对此有过阐述:虽然机器取代了部分工人的劳动,但由于整个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创造出了更多的工作机会,这就是把蛋糕做大的意义所在。
另举一例,在农业方面,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与当初占用大量人力相比,当今农业就业人口占比极低。农业机械化虽然引发农民对自身失业率的担忧,但同样没有引发社会失业率的大幅降低,反而因为农业的大量机械化,美国农业发展得更加快速。
如果再往远一点看,打印机、印刷术的发明,同样让很多抄写人员丢掉工作,虽然社会不再需要抄写人员,但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印刷出版业的繁荣,创造了很多岗位。
从21世纪起,智能机器已经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工业发达的德国和日本。从这个两个国家发展情况来看,也并没有引起德国和日本大规模失业的状况。
有图有真相。
通过统计发现,德国和日本近些年的失业率波动都比较平滑,并没有大起大落。而且,从近几年的失业率走势来看,失业率还是逐年下降的。
此外,国际智能机器联合会也发布相关报告,从报告的数据来看,智能机器数量的增加和失业率并不呈正相关。在德国、韩国、中国、巴西甚至都呈负相关的关系。
对于出现这样的结果,玄甲金融认为,首先,一个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能够延伸出更多的分支。比如之前的印刷业,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后来产业继续扩展,杂志、报纸等更具时效性的产业分支随之而产生,还有就是相关联的运输业也诞生,同样促进了就业。其实,智能机器产业的延伸也是必然的。
此外,无论产业如何升级,始终离不开人的参与,虽然智能机器能够代替很多人类的工作。但智能机器的制造维护,本身也是需要大量人力参与,这无形中也就促进了就业。
其实,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数据上,都能说明,人们对未来智能机器的恐惧,有点杞人忧天。玄甲金融向来对未来抱乐观的态度,相信人类在不断的进步,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与智能机器人的恋爱依旧是可以继续的,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