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

关于阅读,读者和编辑

现在说下阅读的问题吧。

写文章久了,越来越感到失望。我有比较各个杂志,新媒体公众号,各类文章的读者反馈的习惯。今天看到校刊撰稿人之一也是某个北美留学公众号的编辑之一,刚刚和他们的老牌编辑完成了一篇主刊推送。

这个账号读者量特别大,每天更新上万字,分成几篇推送发出来。随手一发文章阅读量轻松上10万,评论特别多,当然质量就和某G那边的评论没得可比性。坦白的说,内容抓的很吸引人,讨论的都是热点内容,比如师生恋,美国的xxoo文化,留学申请要点;推送排版编辑这块,做的还不如我的好,起码不会出现格式不统一的情况;撰稿人多是学生,还是没什么专业背景的,高中语文水平的学生,像G那样的新闻专业学生少,而且不是主要编辑,是编辑找她要了授权(也可能没要授权)才有了她的文章。

阅读量大和文章质量没有什么必然关系。这点是之前和朋友有的共识。抓人眼球的标题,勾起欲望的主题和故事,廉价的感动和鸡汤,甚至谣言,都可以是商业化的媒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吸引顾客的引子。

这些东西是否有意义?当然有。存在先于本质。这样的内容出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读者的需求,需要一些鸡汤麻痹自己也好,需要关注八卦新闻知道爱豆最近在做什么。

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很好。

那读者呢?

是否有尊重过他人一字一字敲下来的文章呢?好像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我以前只看文章不写字时,也没有想过。写字过后,发现原来这么多人是不会认真看字的,于是评论里会出现大量断章取义的话,不顾文章内容只凭偏见就开始攻击作者。

我不知道G是不是已经习惯了,但是看到这样的评论被公众号挂出来,还获得了大量点赞时,我是替她不值的。

“你没必要把你的文章拿给这样的读者看的。”

庆幸我有单独的写作空间,不定期更新。本来以为没有读者的,结果好像还是被好友找到了。没有读者,反而会轻松很多,总比辛辛苦苦写出来,把所有信息喂到读者嘴边,最后还被误解的好多了。

这几天大选,我看New Yorker还力挺希拉里,Times有些摇摆不定,纽约时报也是力挺希拉里,比较希拉里和川普二人时,也是靠的事实说话论理。微博这两天大量营销号也在刷大选,但是用的无中生有的伪造消息来说希拉里被查水表,扭曲纽约时报的文章意义,来证明自己说的很有道理。

我一看,觉得这逻辑不对啊,证据不够啊,说话咋这么油呢。

结果一看评论,清一色的信了。

这竟然就让一大帮人信了。

顿时深感谣言传播速度之快远胜于辟谣的说法太准了,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准。

按照常理来说,阅读时,稍加独立思考,马上就会觉得有问题的。但是很显然,这种能力在读者群体中正在急速削弱。看了就看了,看了就信,不用自己过一遍脑子把信息捋捋清楚,似乎这样的阅读习惯才更适合这么一个急匆匆的时代。

理想状况下,这样的媒体也是不该有影响力的,读者会过滤掉,编辑会筛选内容。但是现状就是,几边的工作都没有做好,不该有话语权的人轻轻松松掌握了过大的影响力。

可以说是我妒忌这样的媒体。毕竟我自己没有这么强的影响力。我自认没有什么好文章值得给十几万人看的,但是看到有深度的文章被埋没在茫茫一片肤浅的谣言中,我也有些心酸。

也觉得编辑这个工作的意义,不止于传递内容。

多年前还有编辑对着十二万字没有分段落的《在路上》原稿修修改改,今日的编辑,是否也有同样的能力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据说,不同颜色的水果,含维他命成分的比例不同,所以每次买水果都尽量凑齐红黄绿。ʕ•ﻌ•ʔ 写标题的时候,习惯地打上...
    裴紊阅读 219评论 0 0
  • 飞飞老师现在每天坚持寻找最认真早读的小贝壳,今天被抓拍的是施为元。为元快速收拾好书包,做好课前准备,拿出古诗书...
    小贝壳飞飞老师阅读 574评论 0 0
  • 每天都过得非常舒适。 早上起来洗漱,烧水,冲一杯麦片在保温杯放书包里,七点十分下楼和同学公寓楼下见,然后一起去买早...
    龙井与刀鱼阅读 111评论 0 0
  • 今日交易总结 今日沪深两市股指均小幅高开,随后缓慢震荡走高。沪指接连收复5日均线和10日均线,走势上重回短期上升势...
    小人物大不同阅读 470评论 0 1
  • 战车牌,读牌1、一位王子头戴星星的皇冠,站在战车上,战车的布帘子上也画满了星星。王子还有些稚嫩的脸上,有对未来的恐...
    塔罗师默默阅读 1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