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思
今天罗胖60秒推送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后总结出:最好的教育,不是给人看最好的景色,而是给人可以努力的目标。
作为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曾经在高校任职的一名老师,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也一直在思考摸索,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呢。
今天就讨论下,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吧。结合自己养育经验,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
最好的教育是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做一个普通、幸福、生动、有梦想的人。
《1》用心陪伴。
我是在孩子七八个月的时候,开始接触孙瑞雪老师《爱和自由》教育,后面去了解华德福教育,再后来去了解情意自然教育。我依据自己孩子的天性,采众家之长,但又不拘泥于一种教育方式,来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式。
我一发不可收拾的开始了学习之路,一开始是学习育儿,后面发现很多问题在父母身上,于是我又开始学习自我成长。
现在孩子5岁,跟我原预定的目标,用心陪伴他6年,还差一年的时间。这个目标是我一生下他的时候就坚定的一件事。虽然这5年的时间,我的物质生活不宽裕,可我知道,孩子需要的不是更好的物质,而是我。
在我记忆中,有一件事一直在我心里。就是仔仔小朋友1岁1个月断奶的时候,那时不懂断奶的重要性,听了老人的意见,把仔仔小朋友带回了老家半个月的时间。记得那次他从老家回来,我去车站接他,他从车上下来之后,我呼唤他的小名“仔仔”,他一下子就听到了我的呼喊声,可是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张开小手冲我笑,我试着抚摸他,可他推开了我的手。在回家的公车上,整整半个小时,他都不给我碰他,我只好不再尝试,只是对他微笑。
这半个小时,我难受的一句话都说不出,自责、懊恼、愧疚一起涌上来,可是又不能哭。回到家之后,他看到了他熟悉的玩具,才开始试着玩起来,我才敢慢慢靠近他,一点点的陪他玩,这时我才看到他眼里的恐惧才一点点消退。估计这半个月,他不明白妈妈怎么突然消失了。我突然意识到突然强制性和我分离,带给他的恐惧有多大。
他三岁的时候,我去学习深造,有时晚上上完课已经10:30了,我还是坚持摇2个小时的公车回家,将近凌晨的时候,我一个人走在没有路灯的路上,回到家他已经睡着了。家人责备我可以住在外面,不用那么辛苦,可我知道,无论怎么艰难,我都要回家,因为他醒来的第一眼会看到我。
这5年,我坚持陪伴他时尽量不玩手机;
这5年,我坚持每晚陪他入睡,陪他睡前聊天;
这5年,我坚持每晚带他到小区户外玩耍,除非下很大的雨;
这5年,我坚持每个周末尽量都陪他,除非考试等事情;
这5年的坚持与陪伴,每次听他掰着小手指数他的好朋友的时候,他的妈妈总是名列前几名;
这5年的坚持与陪伴,每天一会到家,他都会冲上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5年的坚持与陪伴,他每天都会时不时的抱抱你,跟你说,妈妈我好爱你。
我这里所说的全身心的陪伴,并不是让家长们放弃自我,特别是妈妈们,更应该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追求自我。每一个阶段我都有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计划。
有些妈妈们,有了孩子很容易把焦点全放在孩子身上,每天盯着孩子是否吃饱、是否穿暖,为了孩子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可到最后,孩子还不领情。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我们花尽心思培养了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对于孩子吃穿用的事情,很少上心,对精神关注的比较多。但是我觉得能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美食的妈妈,也很厉害,我也需要多学习。
《2》放眼世界
教育的格局应是放眼世界,不要让孩子拘泥于眼前一时。
养育孩子的时候,我会看《时间简史》、《人类简史》这两本书,我还会看一些哲学的书籍,哲学让人清醒的活着,让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迷失自我。我看的这些书,不会生硬的引用里面的内容传达给孩子,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件件事情融入。
通过研究时间和人类简史,我学会了放眼于世界。物质生活我认为目前已经足够满足我们人类需求,所以我思考的是我们人类精神意识如何实现大幅度的进步。孩子通过父母基因的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进化。另外一部分进化来自于,我们养育者、教育者传授知识和经验给他们,所以知识和经验传承的同时,更需要创新。我们这些养育者和教育者需要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如果我们只是不断重复我们上一代人的经验,我们的孩子在不断接受我们的经验,我们人类如何进步?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有的时候只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和实践碰撞之后的感悟,孩子们应该有他们自己的思考。
我还会研究世界一流名校的教育,还有一些历史名人的父母的养育感悟,上个月刚看完了一个农村孩子考上哈佛的经历。他的名字是何江,他写的一本关于他成长经历的书,书名是《走出自己的天空》。我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而是从养育者上学习一些传承给子女的优秀品质,如何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的概念里面没有学区房。学习是我们一生的功课,我们要拥有的是终身的学习能力。而且想学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即使你开始的晚了,顶多就是大器晚成,如果不开始,那就是一无所成。
在仔仔3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看一些太空宇宙之类的绘本,让他明白除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还有很多星球,还有宇宙。会根据四季太阳不同,和他玩不同的游戏,在游戏中让他站在阳光下感受温暖、炎热的不同。
记得有一次,早上送他去幼儿园,太阳刚刚升起,他说有点冷,于是我发明了一个游戏,让他追逐光,光到哪,他就跑到哪,然后站在那里静静的感受阳光的温暖。
下雨天,我们会穿上雨衣雨鞋去踩水。当他静静的看雨滴形成的美丽波纹的时候,我想不用我说,他肯定能明白雨滴的美。
《3》探索大自然
看到一些幼儿园的孩子,小小的时候就报了各种兴趣班,如小小主持人,演讲班,画画班,其实大部分家长也意识到了,让孩子学习一些兴趣班,不是为了让他考级,而是想让他有一个自己的兴趣。
其实我建议6岁之前的孩子,要保护他们的探索力,要让他们慢慢摸索。这个时候应该多接触大自然,他们这个阶段,就像森林里面的小虫子,慢慢爬行,慢慢摸索,在他眼里一草一木都是如此新奇。而我们大人总是太着急,拿自己的经验想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什么是错的,好让他跨过弯路,可以直接奔跑。
和仔仔小朋友走在路上,他经常捡回一些石头,一些我们大人毫不在意的东西,如果他要带回家,我也很乐意帮忙。周末的时间,我尽量带他远离游乐场,去一些人少的地方,最好是去一些小树林,和他一起去观察一棵树、一片树叶、一只蚂蚁。
有时让他闭上眼睛,听一些鸟鸣声。如果实在出不去,我们在小区散步的时候,也会玩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的游戏。
我们有一本绘本,名字叫《生命-万物不可思议的连接方式》,和他一起探索生命的起源,以及万事万物的联系。我们一起看记录频道,一起去大自然探险,一起了解植物,了解动物,了解我们从哪里来。
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一定要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心。
从头顶的浩瀚星系,到人体内的微生物,人类与宇宙循环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每一颗原子都是星系大爆炸后的残留物,我们和微型单细胞生物以及大个头蓝鲸一样,分享相同的生物化学基础。
《4》停止语言暴力
本来语言暴力,我本不想写的,可是我想了想,还是把它放进来了。昨天晚上看到了一则【停止语言暴力】的公益广告,甚是欣慰。
有一种暴力,不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阴影,甚至毁掉一个人的一生。那便是语言暴力。
一项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犯罪与童年时期遭受的语言暴力之间有很大联系。尤其是儿童,长期遭受残忍对待,对他们成长发育的童年时期影响是非常大的,唤醒人们对这一现象的重视,是一种社会责任。北京奥美联合沈阳心理研究所及沈阳知名艺术家谢勇,将“丢人” ,“是人就比你强”,“怎么不去死” 这些语句做成模具,可拼凑成枪、刀和斧头。通过创意的方式,将无形的伤害化成了更易感知的武器。
有一次带仔仔小朋友在楼下玩滑板,有一个姐姐也想玩就跑过去跟她的妈妈说,她也想要一个滑板。她的妈妈跟她说,你去找小朋友玩,等你会了,我就给你买。后面姐姐又跑过去几次和妈妈说她会玩了,可以给她买一个吗?她的妈妈当时正在玩手机,被她吵得烦了,直接对着她说了句,不要烦我,信不信我掐死你!听到这句话,我在旁边楞了半天。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从来没对孩子孩子说过这些话。心理专家认为,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家长认为无关紧要的、不经意的一些话语,对孩子造成的“杀伤力”可能是毁灭性的。
也有一些家长和老师会认为,我们说这些也是为了孩子好,怎么可能会让他去死,他们也不会傻的去真的死。我们从小不也是这么被骂大的吗?不也活的好好的吗?现在的孩子就是矫情。那个时代没有互联网,没有更科学的教育理念,我们的父辈们以"激将法"、"严厉管教"打造出人才,所以觉得这些话说出来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些话看起来轻描淡写得不像家庭暴力,但是医学上有一种伤害叫"低温烫伤",父母对我们所谓的"打压教育",就是低温烫伤,伤到了心,烙下了印。
心理学家胡慎之在微博上做了一个调查:"你为什么内心深处永远无法原谅父母?"为什么他会做这样一个调查?因为有研究指出,在中国,67.1%的家长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羞辱或经常批评孩子便是最为广泛的表现之一。
为什么语言暴力对于孩子的影响那么深呢?
因为在孩子还没形成自我认知的时候,他们特别在乎他们最亲近的人,父母、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也就是说,你经常说他什么,很容易就形成了他对自己的认知。比如,你经常说他是个坏孩子,那么他就可能真的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 也会刻意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来印证自己是个坏孩子。
所以,作为养育者,我们要禁止语言暴力,不可带着自己的情绪骂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情,就事论事批评,多温柔鼓励。
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过程,是鲜活生命的成长历程。生命美极了,当教育能让你去发现,去欣赏到它的丰富、深度及可爱。这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