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外小的家长们竞选家委会的惨烈场面,大家见识一下:
上海浦外,关于这个学校的学生到底有多牛掰,我的前同事兼朋友笨头小猪最有发言权。她因为美国模拟联合国的项目跟这群学生打过交道。
她说:这群小孩真让我心生惭愧,除了优秀,想不出什么别的什么词儿去形容他们。几乎每人都会一门二外,在模拟联合国项目上拿奖到手软。
哦,忘记说了,模拟联合国项目不是一个钱多就能参加的项目。
这个项目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极高,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口才和演讲辩论能力,流利的英语口语,强悍的应急反应和思辨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对时事时刻保持关注,知识体系范畴宽广,以及最好性格开朗善于交际。这样的话,你就能交到一群同样牛逼的国际学生,你们可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去讨论辩题不同的切入点。
是不是被这一连串儿的高精尖吓晕了。
百分之八十的成年人,如果参加这个项目,都过不了初审这一关。
这么牛掰的学生有什么样牛掰的父母?你看竞选家委会的家长们这些金光闪闪的履历就知道了。
家委会是怎样牛掰的一种存在呢?
我间接的领教过。
当时我跟市场部一个总监去竞一个学校的寒假学生出国研学的标,当时在场听标的有年级主任,班主任,还有家委会代表。
要拿下标,必须三方全票通过。
一开始很顺利,大家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学习安排都很认可。最后提到住宿安排的时候出问题了。
我们方案展示里写的住宿安排是当地五星酒店。
家委会里有个家长问:到底是当地五星,还是国际五星。这个地方我知道,当地五星跟咱们国内的四星都没法比。
我们总监一时被问懵了,脱口说了一个参考酒店的名字。
那位家长当时就火了:这个酒店我也知道,我去过那么多次,都不会住这个酒店,太差。
后来,就因为酒店的问题,这位家委会的家长投了反对票。就算我们弥补要换更高规格的酒店,她都不同意。
那个标我们没有拿下来。
后来再投有家委会参与的标,我们都格外的小心。
1:现在小孩的竞争残酷到从未来父母择偶的时候就开始了
有次吃午饭,我同事跟我讲了一个事情。
他说他的朋友,一对工薪阶层的夫妻,每年孩子读幼儿园的费用是15万。
他特别不解的问朋友:送孩子去普通点的幼儿园不行吗,一年三四万,你们压力还小一些。
朋友说:那怎么行呢,我们家宝宝上了贵族幼儿园,那他从娃娃开始交的朋友都是精英人士,
我们一辈子可能就这样了,没法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但起码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
还有前段时间网上流行的:孩子的竞争从受精卵就开始了。香港的一对夫妻算好排卵时间,算好孩子出生的时间,就为了能抢到为数不多的入学名额。
如果你觉得这很恐怖,别着急,先听听小唯的故事。
小唯是我们部门的实习生,95年的姑娘,北京普通二本毕业,1.65的身高,秀美活泼。
这样的年轻貌美性格好的女孩儿,按理说在婚恋市场上是非常抢手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小唯毕业后因为工作原因短暂的交往过两个男生,一个澳洲八大的硕,一个国内TOP3的硕。
她说:没办法,就是喜欢成绩好的学霸,缺什么就想补什么。
但是无一例外的,这两个男生一开始被她的外貌和性格所吸引,在知道她的学校后,就冷下来了。有一个男孩曾试探她:有没有想过去进修一下再读一个学位?
小唯说:我读书不好,不想继续学了,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啊,吃吃喝喝,上班压力也不大。
然后那男生就再也没有搭理过她。
小唯倒也看的开:我们家的孩子成绩都不算太好,我那些表哥们去相亲,还不是就被女孩一上来就问是不是985,211?下次我把择偶学历降低一点就是了,不行,还是得找一个高的。
看,现在小孩的竞争,既不是始于贵族幼儿园,也不是始于受精卵。
现在小孩的竞争残酷到从未来父母择偶的时候就开始了。
每一个自带优良基因的人,都在尽可能的寻找更加优秀的另一半。
2:伴随财富和阶层两级分化的,是“精英”家长和“草根”家长的两极分化
我在北京,我身边的例子是这样的:
产品总监明明姐,她的小孩Jason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她平时工作特别忙,但是除了送Jason上各种补习班之外,她每天还要花1-2个小时的时间陪他看科学探索频道和英文原声动画,此外还要陪他做家庭小实验,以及PPT。
对,你没看错,就是PPT ! 现在孩子的作业动不动就要以PPT的形式呈现。
每次部门新来的同事做PPT,明明姐都特生气:怎么搞的啊,还没我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做的好。
这种批评,不是没有道理。
她给我看过一个她们全家从日本旅游回来后儿子做的PPT形式的游记。
通篇樱花粉的基调,吃,住,行,游,旅行中的尴尬和趣事儿都是Jason自己的手绘,配上文字,特别的童趣可爱。
哦,忘记说了,最后PPT结束的时候,还有片片樱花瓣儿飘下来。
她说:故事和绘图都是儿子自己的创意,我就负责技术上把把关。
明明姐现在正在物色伦敦的房子,随时准备出手。等儿子小学毕业,就一起飞过去陪儿子上学。
她觉得Jason在国内的竞争压力下太累了。
我希望给Jason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她说。
当然,生活也有另外一面。
我一个朋友在家乡办补习班,他对某些学生家长时常有愤怒感:
周末孩子在上课,等孩子的家长要么在睡觉要么在玩手机,要么在聊闲天,没有一个看书的,而他们,居然要求孩子爱学习成绩好,考不好甚至动手打骂。
有一天,一个孩子红肿着眼被自己的爸爸像拎小鸡仔一样拎着来上课。那个爸爸跟我说:这孩子数学成绩老上不去,老师你费心管管,不行我多付点钱,你给开个小灶。
然后转头跟那个可怜的小孩说:数学不好就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去工地搬砖。
或许你会说,你举个的两个例子都太极端,现在的家长们哪个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例子或许是有点极端。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伴随财富和阶层两级分化的,是“精英”家长和“草根”家长的两极分化。
财富学识更丰厚,社会阶层更高的“精英”家长在重视孩子教育的同时,还能更多的给予孩子人文上的理解关怀以及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陪伴。
这些“精英”家长本身到了一个很高的阶层,不再费心阶层跃迁的问题,也不用过于担心孩子会从自己的阶层往下掉落。
而社会阶层低的“草根”家长,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除了天然的爱,还包含了微妙的期待,他们期待自己的孩子能通过教育完成他们没有做到的阶层跃迁。生计奔波又耗掉了他们太多的耐心,也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孩子。
因此,他们的教育,往往充满了捉襟见肘和功利感。
3:买不起800万的学区房,也进不了家委会该怎么办?
真实的现状是我们百分之80的人都买不起800万的学区房。而买了800万学区房的人中又只有一小部分才能进牛逼闪闪的家委会。
那买不起800万的学区房,又进不了家委会的“草根家长”应该怎么办?
我是一个要强的人。
但是我深知就算穷尽我一生的努力,我可能还是注定平凡。我以后的小孩很可能就会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拥有一对平凡的爸妈。
那我要像那个恐吓小孩学习不好就去搬砖的爸爸一样嘛?
不,我想我要告诉他平凡并不可怕,接纳自己,认清自己才最重要。
我会尽我所能去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会尽我所能给他最好的平台,在他成长过程中给予引导和无条件的接纳,陪伴和关怀。
我会尊重他的意愿,让他按照自己的天分和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而不是强制要求他一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拼个你死我活,最终出人头地。
我自己做不到的,凭什么要求我的孩子做到呢?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