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今天读到了悲惨世界的第二卷,冉阿让的角色粉墨登场。虽然早已经得知冉阿让是主角,但在读第一卷的时候不禁疑问作者对主教的详细描述是为什么呢?慢慢的一个衣着褴褛的,被拒绝无数次,无地寄宿的穷苦人进入视野,和主教发生了浓烈的化学反应。

       因打碎玻璃,偷面包坐牢19年的阿让,本是因饥饿,穷苦导致的一时失足,要用19的牢狱来偿还。而这19年,他内心的愤恨,怨气无处消解。用文中一段恰当的比喻来说明,他就像是在一艘船上的游客,因不小心一时失足,坠入海中,船中未有人下海救助,失足之人怨恨海的无情,但还一直向周围冷漠之物比如礁石、珊瑚等寻求救助。直到遇到了主教,阿让在主教处得到了灵魂的救赎,让他在善恶的极端点不断摇摆的过程中,认清内心。

    阿让非大奸大恶之人,过度的惩罚,让热血的,走投无路的,穷苦的青年,失去了善良的能量值,而一次次越狱,被抓,延长禁期,再越狱,无疑是负能量值急速上升。性本善或者性本恶都有存在的必然。

       随笔,今天只想到了这里,读的还比较少,明天继续,希望还有新收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