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美元起拍,一个小时内价格攀升至100万美元,15天后以69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落槌,成为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史上价值第三高的艺术品,这样的奇迹正是由数字收藏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创造。这是一幅耗时14年创作的数字艺术,艺术家Beeple从2007年开始每天创作一幅画作并上传到网络上,最终把5000张作品图拼接成一个316MB的JPG文件。
站在2021年的时间窗口下,元宇宙爆火,而在虚拟世界大环境下产生的数字收藏品无疑是加密世界中最璀璨的明珠。今年也被业内很多人称为“数字收藏品元年”。数字收藏品正在很多行业快速地开枝散叶,尤其在艺术领域,正在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新的艺术形式、媒介和实践方式都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艺术观念。
就在今年,以超高价格售出的数字收藏品不在少数,并且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段视频片段以1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一条推特卖出291.6万美元,一份由5000张图片拼接成的JPG文件拍出6935万美元的天价,一张你肯定见过的表情包主角青蛙佩佩的卡牌售出3万多美元……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它们正在真实地发生。
什么是数字收藏品艺术家?
你可能知道,数字艺术是任何使用技术工具创作的艺术作品。它也可以在任何具有Internet连接的计算机上在线查看。
数字收藏品艺术家是创作数字艺术作品,然后在区块链上将其转换为不可替代的代币并在数字收藏品交易市场上出售的人。
那么这个数字收藏品爆火的时代会是艺术家的时代吗?那些怀才不遇的艺术家如何大展拳脚?作为艺术家如何打开这个虚拟世界的大门?传统艺术与数字加密艺术的碰撞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火花?
理论上来说,数字收藏品可以是任何数字化的东西:声音、图像、一段文字、一件游戏里的道具等等,其应用范围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它的一大优势是可以把之前不能变现的虚拟物品资产化。
它不局限于传统画作,不再执着于单一展出形式,传统艺术创作的技术和媒介方式大都是由笔、纸、布和颜料构成,被定义为“架上绘画”,它是现实世界的实体,可以被触摸,可以感知它的语言性和肌理质感。但是数字收藏品则是利用媒介与技术形式的不同,将艺术与科技进行有机结合,作为虚拟世界一种新鲜的艺术形态和价值创造,它来自于想象却能够实现在现实。
相较于传统的画家出售画作的模式,数字收藏品的世界更加宽泛,艺术家的创作范围也能更加广阔。例如非遗文化,天猫国潮联合支付宝和蚂蚁链所推出的两款艺术家联名非遗主题数字藏品——“秸秆扎刻”与“苏绣”,正式宣布登陆元宇宙,让中国传统非遗技艺元素出现在元宇宙的数字世界版图之中;EchoX 携手知名行为艺术家张洹策划数字收藏品艺术创作三部曲。
肯定有人发问:真的会有人花这么多钱去买一个数字收藏品吗?答案是肯定的。数字收藏品不是虚无,它的拥有权与实物的拥有权一致,它不是“空”。
数字收藏品为多有艺术家提供了更优质的平台,它拓宽了艺术的边界,改变了传统的权益分配模式,借助区块链的可追踪技术,能够实现所创造的艺术品历次交易收益比例分配。也就是说,你所创造的一个数字收藏品在首次售出时你可以获得所有收益,当收藏家再次进行交易时,作者将会获得此次交易的一部分收益。
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数字收藏品艺术家不是在缥缈浪费时间,因为数字收藏品所带有的各种优势保证了你的创作。它有保证真实性与所有权,这是可以直接进行验证的;它具有独特性和稀有性,独一无二;它能够超越地理的界限,你的作品有可能在世界上最大的交易平台出售;最明显的就是盈利,也就是刚刚提到的比例分配模式。在这个时代里,人人都可以是数字收藏品艺术家,这是收藏品的时代,亦是艺术家的时代。
艺术的底色终究归于创新与创意,其价值始终取决于作品的品质,数字收藏品只是扮演了载体的角色。正如Beeple所说:“如果明天所有数字收藏品都消失了,我仍然会从事数字艺术创作。”
如果刚好你是一个艺术家或是想要成为艺术家的人,那么恭喜你,属于你的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