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阅读法训练营》总结

我是一个很笨拙的人,不善表达,但是有一个好学的心,不记得是哪位教练发给了我轻社群的链接,看到是清单控,毫不犹豫的就加入,每天关注社群动向,学了不少东西。前段时间在翻看轻社群的时候,看到沙牛老师要开训练营,二话不说就加入。说实话,这次训练营收获真是太大了!感谢沙牛老师这几天的精彩课程。

    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非常的差。我觉得学习清单可以很好的改善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学了关键就要用,这个总结花了我两天的时间,很笨拙的做成这样。能总结是我最大的进步。看同学们总结的特别好,先学习,沙牛老师说了先完成再完美嘛!

day1 重新认识清单

观念是套在我们脖子上的一个枷锁

博多舍费尔说:你长了一个省钱的脑子,就不会再愿意去培养一个赚钱的脑子。

清单应该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思维和习惯。

清单真正的作用:

第一防止遗忘,(待办事项不断唤起模糊记忆,无法专注)

第二规避错误,(使用清单来核对所有的流程和待办事项。)

第三简化思考,(用以前清单不用耗费资源,也不会因为缺少流程错误,)

第四建立规范,(重要事情,形成规范)

day2  清空大脑

焦虑=关切+威胁

如何引发你的焦虑呢?

1,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

2,没有感觉无法推动,以至于愿望受到了威胁。

使用大脑来记忆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待办事项,那么它们就属于能够不断唤起你模糊记忆的悬而未决的事情。

知道在任何一个时间段有哪件事情没有处理,但需要处理的时候呢,能够随时的挑选出一件事,然后专注的去完成。

所谓的清空大脑就是在你的清单中把所有盘踞在你脑海中的事情全部写下来。

清单分为三类:待办事项清单、检查清单和流程清单。

day3  待办事项清单

待办事项清单:把你近期要处理的事情以清单的方式写下来。

蔡加尼克:人们更容易记住未完成或不完整的。

回忆这件事不应该交给大脑,而应该交给你的待办事项清单。

列出所有的待办事项,让大脑重新找到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的力量。

清单分门别类,专业的事情必须得交给专业的工具来解决。

day4  检查清单

主要内容:

第一什么是检查清单,

第二如何列检查清单,

第三如何善用自己的检查清单

检查清单:核对所有这些需要准备的事物是否准备完成的凭证,可以避免遗忘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不注重顺序的,随意排列事物的顺序,完成即可。

列检查清单的步骤分为三步,

第一步快速罗列,

第二步分门别类,

第三步拓展分类,

下一个步骤,就是不断更新。

先完成才做到完美,完成好过完美。

如何来善用它?

1,我们可以每完成一个项目的检查或准备就打一个钩。

2,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

3,重复使用,或者用软件或者APP上记录。

4,以往清单直接当做模板。

day5  流程清单

一.流程清单VS检查清单

1.相同:多个条目,检查对照

2.区别:

A.流程清单被设定好有顺序,不可更改;检查清单无顺序。

B.流程清单多为待执行的事项;检查清单多为物品。

二.定义:待办事项清单和检查清单的综合体,而且它是讲究清单中条目执行的先后顺序的。

三.方法论

前言: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用于质量管理4环节

1.Plan计划,脑海中模拟整个执行过程,写下清单

2.Do执行,拿出初稿,对照执行。

3.Check检查,执行中优化调整。

4.Action处理,留存清单,遇到同样任务,按照清单再次执行。

先完成,再完美,任何流程都需要不断优化。

复杂的事情用清单简化

事前思考很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用一个蕃茄时间

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工作:二八法则运用

day6 过目不忘的清单阅读法

在观念上,认为清单思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重要思维和习惯。

在行为上,也开始在运用清单思维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阅读准备工作

第一步是了解书籍的信息。

  序言    主要结构

  目录    找到主要框架  规划阅读

第二步  略读

重要知识点先在脑子里呈现出来  加深理解

第三步 精读

记录关键词(概念,步骤,案例)

用清单阅读法的好处:1,篇幅好控制,2,一层一层地记录下关键词就行,3,方便的区分不同的数据和程序。

神奇功效:1,练就过目不忘的能力。2,加深理解。

day7

世界上的问题分为三大类别:1,简单问题,2,复杂问题,3,极端复杂的问题。

简单问题就是那些具有明确方法的问题,有现存的解决方案。

复杂问题是没有现存的解决方案,得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甚至代价去探索,但是一旦找到解决方案,这种经验就是实用的就成了一个简单问题.

极端复杂的问题即使解决了,但实际运用的时候却会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办法去预测的.

错误分为两大类别: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

无知之错,我们犯错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相

关的知识。

无能之错  犯错并非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而是因为没有正确的使用这些知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