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体现了国家对于中医药领域的重视,缓解了部分人群“重西轻中”的思想,有利于深化中医药领域的革新,推动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方案》提出“要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领域看资历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因课程设置使得临床能力弱化、中医思维淡化,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导致现在大学生选择中医药专业的少,也产生了中医药领域“青黄不接”的现象。并且目前中医专业还是以本科为主体,硕士、博士较少,高层次人才培养量不够。
中医药课程设置上应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校地企合作,主张中医药院校与企业、医院开展定向培养项目,细化课程设置,培养更符合中医药需求与特点的人才。增加中医药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开展除理论课以外的培训,提高在校生的临床经验、实操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拓宽中医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渠道。
在中医院、中药企业创新开展“中医药师徒工作室”,提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师承教育“守正”之道,帮助资历较浅的人员建立中医思维,对实际病例进行手把手分析与指导,帮助新人真正将中医思维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让有经验的中医大家有人可传,也让新人有们可入。高校设置上应增加更多的中医药相关硕士与博士数量,让更多喜欢中医的人才有学可上。
应把握好社会发展大趋势,紧紧围绕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大力、下足力,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丰富中医药人才层次,助力中医药领域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