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宁儿咳嗽发烧请假在家。周日晚餐时看到她咳嗽越来越严重,状态可能需要请假,内心开始焦虑,觉得又要整天照顾她,计划被打乱,且晚上也睡不好。于是又跟她说,“要不去奶奶家住两天,等生病好了妈妈接你回来,不然妈妈晚上也睡不好,太累了。天冷了,我还要把我们和姐姐的床单被子都换了。妈妈现在是病人。”宁儿听了,充满委屈的回答了一句“不要”,然后看了我一会,又挤出一个笑脸,懂事地说“那好吧,我让你好好休息几天妈妈。”这时,外婆在旁边说,“要不让她晚上跟我睡吧,她又不肯。”我没抬头,淡淡回了一句,“你早上起得早,跟你睡,晚上你也休息不好。”洗澡时,想到她的表情心里又充满内疚,觉得她生病了最需要妈妈的时候我却总是把她往外推,于是跟她说,“妈妈其实不想你去奶奶家,如果妈妈身体状态好,就不去啊。”她很开心,说,“我就看电视,不吵你啊。”
于是,这两天在家,上午自己看电视玩玩具,下午一起午睡,晚上楼下小朋友玩耍。妈妈帮着我一起换了秋季的床单被子,一上午就搞定,还把我们和朵儿的衣柜整理了一遍。虽然周日晚上咳嗽+发烧,没睡太好,但心情很轻松,不再自我谴责,不再内耗纠结,所以好像并不觉得太累。周日晚上wei也起来帮忙照顾,他在照顾时我就自己睡觉,中间我醒了就自己照顾。这两天早上都没有起床给朵儿做早餐,昨天她自己出去吃,今天好像是在家吃的泡面,窸窸窣窣好像要迟到,我也没太介意。我自己睡足了,起来照顾宁儿也没有心情不快。
事实是,专注当下,不期待,不执着于结果,事情也并不会糟成怎样。
最近在看《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开始尝试真正从行动上改变,与真正的自己联结,找回属于自己的力量。
在听到宁儿感冒要请假时,觉察到了自己内心被包裹的委屈感、担忧、自责,且又以一种熟悉的愧疚感的形式被我说出来。
让她去奶奶家——她生病了,我自责和担忧,担心我会照顾不好,还隐藏着我的求助。
她生病我睡不好,会很累且心情会不好——我的委屈感,我需要关心和安慰。
我是个病人——我身体不好,还要熬夜照顾她,我付出这么多,你们不愧疚吗?
其实在短短的几句话里,在这一刻,小我已经开始启动熟悉的防御模式,不断的再强化我的付出,含沙射影的表达我的委屈,并让你们觉得愧疚。这个你们,包含女儿、爸爸、外婆。
▪ 因为你生病了,妈妈要照顾你——to女儿
▪ 因为你不能帮我,我要一个人照顾生病的女儿——to爸爸
▪ 因为体谅你的辛苦,我才不好意思让你晚上带她睡——to外婆
这都是我这么多年的惯性思维。当我放下对外求的念头,只专注自己的感受,尝试转换想法时,事情似乎真有不同。
▪ 宁儿感冒不是她的错,也不是我没照顾好,小朋友没有谁不生病,小病也是一种免疫力的训练。
▪ 宁儿在家看电视并不干扰我。
▪ 看一整天电视也没什么,保证距离,而且难得休息在家,开心点不好吗?
▪ 换上秋季的厚被子和床单,是为了我自己晚上不受冻。晚上舒服柔软的干净被子,真的很享受。
▪ 好好吃药后,一天后就不严重了,晚上也不怎么打扰我睡觉。
尝试转念后,内心真的放松很多。好好记录,继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