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人情世故?

“要懂人情世故”是父母教诲中的必备语录,但在许多大学生的语境里,“人情世故”这一词逐渐具有了贬义倾向。

在传统中国的关系社会里,人情世故是一项生存技能,不管喜不喜欢都要去做。

许多父母希望孩子懂得人情世故,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被社会接纳。但这时,人情世故就成为一种压力,一个不可抗拒的因素。社交成了任务,毫无快乐可言。

年轻人真的不懂、不喜欢人情世故吗?他们排斥的是他们不喜欢的那部分,是无效的社交、无谓的社交、目的性过强的社交。

很多年轻人也发声,说人情世故浪费情绪和精力,本身工作已经很忙很累了,不想去应付这些虚头巴脑的事务。

其实,年轻人避开人情世故,根本上还是因为人情范围不在年轻人使用层面了。

以前,人是需要依赖身边的集体给自己上升通道的,资源信息不发达导致个人获取资源的渠道被限制于身边的家族和集体,所以不得不依赖。

但是现在呢?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根本得不到家族或集体什么样的帮扶,反倒会被其拖累,所以自然不想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付了。

说到底,不是人情世故年轻人看不上,是这个人情世故里面,年轻人也明白了功利而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