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三段式

【同读一本书 杨雪雪】

2016-8-3-140《心理暗示力》

正文:如果有人告诉你,失败过的人不可能成功,你曾经失败过,那么,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你不能成功!的确如此。

看到这样的推断你作何感想?你相信吗?你愿意相信吗?你承不承认推断是真的?事实上,三段论虽然是学术界比较常见的推理论断方式,但根据三段论得出的结论却并没有贴上正确的标签。36%

思考:何谓三段论?

三段论包含三个因素: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大前提:提供了一个一般的原理。

小前提:指出了一个特殊情况。

结论:揭示了一般原理与特殊情况的关系。、

如:世界上的有形物体最终都会消失。(大前提)

埃及的金字塔属于有形物体。(小前提)

金子塔最终会消失。(结论)

这个三段式理论在学术界是非常有权威的一个论断方式,但如果用在心理暗示中,我们要么会一蹶不振,要么会过于自负,迷失自己。

就比如,文中开头所讲的,失败的人不可能成功的,你曾经失败过,所以,你不可能成功!

再比如,在管理中,我们认为好员工都是听话的,有激情的,如果有一天,某员工不听话,没有激情,那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她不再是一名好员工。于是,内心产生了一种想放弃的想法。

以上这些都属于心理暗示的三段式,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低沉。

如何改变?

转换法!把这些负面的心理暗示转换为正面的思考,然后行动起来。

比如,失败的人不可能会成功的,我曾经失败过。

转换:失败的人不可能会成功,但这不代表永远不会失败。我曾经失败过,这不代表我一辈子失败,是的,我曾经被失败伤害过,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可以从小事、容易的事开始做,我相信只要一点一滴的做成功了,那我肯定会离着成功越来越近了。

比如:好员工都是听话的,有激情的。某员工所有的事情都是与我对着干,而且上班没有激情。原因是不是在出现在我身上?我相信,只要我主动找她沟通一次,她肯定会回复原来的那个状态。我一定要帮助她回复状态。

这种转换会让我们把注意力由外部转向于当下,让自己有更多的沉淀和反思。如此,才能让自己更加强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