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须注意“谥号”

        谥号是人死之后,评价其是非功过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

图片发自简书App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



年号、谥号、庙号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 

唐高祖就是庙号(本来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从唐开始就谁都有庙号了,所以人们习惯称庙号。)

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

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用字

        命谥的用字,有特定的规范,不可随意用字,也不可对立谥之字任意解释。

从最早的经典文献《逸周书,谥法解》开始历朝历代的谥法著述在百种以上,载录谥字约四百个,每个字都有特殊限定的意义。

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2.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3.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

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

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这在古代是比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

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


是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数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发展。唐代对殁世皇帝简称谥号。明朝皇帝谥号十六字。清朝皇帝谥号达二十二字。字数这么多,当然就无法当名字叫了,只是在特定场合用。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什么是庙号、谥号、帝号、年号。 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在我国古籍中现身频频。前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年号...
    一夕厘阅读 1,285评论 0 16
  • 图:中国帝王的庙号和谥号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庙号和谥号联系在一起 ,比如汉高祖就...
    深夜笔厨阅读 4,569评论 0 1
  • 内容提要: 1、谥字解读2、谥号的起源3、哪些人可以获得谥号?4、谥号从哪里来?5、谥号有么用?6、谥号用多少个字...
    彼岸悟语阅读 2,384评论 7 15
  • 草帽衣衫舞步轻, 禽兽初见惊失魂。 草木皆兵骗一日, 动物精明不逊人。 一一彭甫2018年 7月5日晚书
    彭甫阅读 188评论 0 7
  • 2019年11月16日 周六 亲子日记83篇 上周有事没有带孩子去玩,答应本周带她去凑一下热闹,下午和好友...
    宸好妈妈阅读 1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