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契顺: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卓契顺: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

文/罗日荣

苏轼.《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余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余分寓许昌、宜兴,岭海隔绝。诸子不闻余耗,忧愁无聊。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卓契顺谓迈曰:“子何忧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

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得书径还。余问其所求,答曰:“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江淮之间,明远载米以周之。鲁公怜其意,遗以尺书,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余欣然许之。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

——《苏东坡全集》

罗读心语:读到此文,马上就想起清代彭端淑的 《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看卓契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其实,人要有两种精神:一种是“为之,则难者亦易矣”的精神;一种是为朋友可以肝胆相照,“无所求”的精神。

致敬卓契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不是江淮客栈的掌柜吗?怎么有空来我们面馆?”小二打着招呼。 但掌柜的却似没听见,径直闯进了面馆。 “哎!哎哎!...
    竹曳的雷厉风行阅读 5,086评论 0 2
  • 挑战365天|第28天 文/依依思言 最近在读美国作家雪莉·艾丽斯的创意写作书籍《开始写吧!——虚拟文学创作》,这...
    依依思言阅读 3,255评论 20 20
  • 金秋八月,和风习习。8月26日上午,以七夕爱情为主题的“乞巧诗会”在铜川黄堡书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铜川市...
    许永杰阅读 3,434评论 0 0
  •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人曾经影响过,甚至因为她,自己的性格,做事风格都因此发生了改变。 学习的影响: 仔细回顾了一下...
    淡淡百合阅读 3,517评论 0 3
  • 午夜,N市大学。 夜半的教学楼中,幽暗的走廊,一眼望不到头。一扇扇相对着的门,好似一排排诡异而幽长的队列,守卫在这...
    赖尔阅读 1,7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