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讲故事,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在真正的舞台或是讲台上,而是在某个会议室,某个客户的办公室,某个厂房、工地,甚至是在车上,电梯上。而讲出你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个的场景中,一遍遍的被重复着。
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要关注7个要素:
第一,内容,无需多说,翻看前面的文章;
第二,听众。讲给不同的人,使用故事的不同版本。不了解的去看这个》〉》〉》〉https://www.jianshu.com/p/2de0d8feb83b
第三,传播途径。也就是你用什么方式讲故事给你的听众,讲、演、结合实景、结合产品、结合ppt,不同的结合方式都有着不同的演讲模式。
第四,场地。在什么地方讲?这也是本篇开始的时候我们讲到的问题。演讲的场地其实很有讲究,我在进行演讲或是展示辅导的时候,非常关注演讲的地点。因为舞台的大小、观众的多少都直接影响讲者的状态。举个例子,在一次商务展示的辅导中,我的客户准备的ppt版本是4:3的,这已经不是常见的比例了,因为现在的office版本都已经默认宽屏模式了。所以我特别叮嘱去问一问现场的屏幕比例是多少。客户跟我说,是很老的场地,用的是4:3的投影幕布,可我还是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场地的照片发过来。结果照片上显示,场地刚刚更新了16:9的led宽屏。如果还是用4:3的比例,那么就会出现要么一部分ppt莫名消失,要么两边的屏幕各有一块黑的情况,而且现场临时更改比例会出现很多的格式问题。
场地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从何处上场,在何处移动?会不会挡住投影?手势的幅度,眼光的流转,这些都跟场地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所以说,练习的时候就像是真的站在台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五,反馈。如果只是一个人在讲,那么讲故事会变得十分无趣。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一个人在台上感情充沛的讲着产品,下面坐着的150人没有一个人抬头看你,没有一个人跟你有眼神的交流,更没有一个人对你的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时候讲者会越讲越慌,越讲心里越没底,越讲越没有激情。所以说,讲者和听众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有经验的讲者会根据听众的反应来调整讲解的重点,互动的频率。拿我举例子,讲课的时候我就非常在意课程节奏,小理论之后加互动,讲解之后加游戏,分享之后加引导,而很多时候,这些节奏都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学员也就是听众的变现随时调整的,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大家的专注度,参与度,确保大家真正能学到、感受到、体会到,最后能用到工作中。
第六,噪音。也就是跟你此次交流无关的声音、行为等等。比如说,你在做新产品发布,而会场内总是有人走动,这就是噪音;再比如说,你在跟客户讲解产品的应用案例,这时客户电话进来了,这也是噪音。对于噪音,我们尽量避免,比如正式活动开始之前请大家手机静音,并提示大家不要随意走动,关闭靠近演讲舞台的通道。而一些不能避免的噪音,就要练就衔接,在客户接完电话之后简单的总结之前的内容之后再继续讲。
第七,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讲者”。同样都是产品发布,乔布斯和雷布斯为何差别巨大?为什么同样的案例,就是有人讲的那么引人入胜,身临其境?
我们现在更多的都是在看别人表演,看电影、看电视,但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听故事,评述联播、广播剧、孙敬修老爷爷讲故事。我在辅导讲者的时候,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说出的每一个字都要有场景感,就像你的眼前真的出现了那样的场景一样,高兴的语调一定是上扬的,表情是欣喜的,悲伤的内容一定是缓慢的,低沉的,愤怒的时候大声、急促,这样的故事才是真实的场景营造。如果不能理解我的这段话,那请你找到单田芳、田连元的评书联播听一听就知道了。
我是穆珊珊,一个能帮助您解决营销问题,现在在跟你一起“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