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我国领土的重要边缘防线,是多元文化交织、民族和谐共生的关键区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强化政治引领是关键核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员干部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用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方式宣讲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让党的旗帜在各族群众心中高高飘扬。要因地制宜组织“流动党校”“马背宣讲队”等特色形式,深入偏远牧区、山寨村落,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确保边疆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捍卫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使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边疆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
推动经济发展是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治国理政战略全局,提出“治国必治边”、“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等一系列重要论断、重大举措,坚持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应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积极谋划特色产业项目,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为党执政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一方面,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通信、水电等条件,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部投资,提升边疆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民族手工艺、生态农业等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各族群众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促进民族团结是根本保障。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交融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倡导各民族文化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疆大地常开长盛,凝聚起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构筑坚固的群众根基。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有力抓手。我国幅员辽阔,陆地边境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边疆地区的安宁和繁荣,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边疆地区考察,对边疆建设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党员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刻保持警惕,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渗透、破坏、颠覆活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以良好的治理成效确保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应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方位夯实党在当地的执政基础,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守护好祖国边疆,建设好美丽家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稳步前行,让党的执政根基在边疆民族地区坚如磐石、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