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真的火了,不管是在地铁里还是公交车上,电梯,排队等候队伍里随处可见低头玩抖音人们-小到十几岁的小学生大到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一时间,大街小巷,开始播放着抖音里的歌曲,"南有抖音北有快手","网红"……一直在我们耳边循环播放。晒房,晒车,晒大款,晒三观……风靡整个朋友圈,也成了人们竞相模仿的对象,当网红能一夜暴富等等。
前段时间,一个不到14岁的女网红自己怀孕了,发抖音引起不小的轰动,流量蹭蹭往上涨,下面居然有很多支持的小粉丝留言:好棒,加油,亲爱的✘✘。看到这些不寒而栗,不知道她母亲到底怎么想的。同时一直在心里盘问自己,这个世界怎么了?人们的三观来自哪里?这个平台的用户流量是多大,说不定有很多都是跟她一般年纪的女孩子在看,如果树立这种形象是对的,背后影响的该是多少个家庭,后果不堪设想。不管是是真是假,为了博取眼球赚取流量也好,德行和底线总是要有的吧,后来干脆把这个app删除了,想想觉得后怕。
互联网发展很快,快节奏的生活,大家都提倡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实现"财务自由"。这个提倡的本身是很好的,可却让涉及流量,算法推荐的软件钻了空子,大把的掏空我们的时间,只要坐下来最多的就是刷朋友圈,玩玩游戏,看看视频,时间过得"充实",短暂又舒适。特别是过年,看到一个场景,一家人出来吃饭,围在一起的都是低头拿着手机,只剩老人们在那静静地喝着茶。一个手机只要连上网,仿佛有无穷的魔力。我们总感叹时间过得很快,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就在我们的手机里悄悄溜走了。
长期以往,人的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被弱化,当习惯从外界获取消息后,意志力会被消磨,大脑和机体习惯,并逐渐成瘾。受到损伤是我们的逻辑思辨能力,被大量碎片化信息掩埋,意味你能改变人生命运的能力就更弱了,每一天短暂的舒适,都在透支未来。
由互联网联想到了最近同样很火的《中国诗词大会》。没错,她就是董卿。她开辟了与以往差别很大的领域,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名著典故脱口而出,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从担纲节目总制片到独挑主持重任,获得观众真诚的喜欢。
她说:“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于是,她从工作之初坚持进修,拿到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硕士研究生、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学位。一个在40岁活出光彩的女人,前面经历了20年的准备。
前几天跟好朋友聊天,同样也是007的战友,她说""哪有真正的捷径,靠的是一点一点的积累才能真正改变现状",只有百分百的努力才看起来毫不费力,女人的努力是一项长期投资,随着技能的增长带来源源不断的复利,不断的积累、沉淀。
不管是朋友圈晒的,还是抖音上传播的,别人描绘的美好未来,还不如靠自己努力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