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过去快一周了,褪去了车马的疲惫,回归平凡生活的轨道,才回过头来记录这段难忘的经历。
记得还是国庆前十多天,一个平凡的夜晚,走在操场上,和远在上海上学的挚友通了视频,嘘寒问暖过后,聊起国庆安排,说起出游,我一问,她一回,一拍即合,我决定去上海找她一起玩,当晚就买好了车票。当然,一方面,在家闷久了,想出去溜溜,看看外面的世界。更多的是,因为足够熟悉和信任,和她一起,所以无所顾忌,毫无怀疑。
当然,特殊时期,家人都不愿意我出去,但是,老妈也经不住我的“实事求是,娓娓道来”,最后无奈妥协。老爸权威发言,军令如山,却也抵不住,他的小女儿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做自己的主人。在他眼里,可能是女儿的“叛逆期”会迟到,却没有缺席吧。
这里就想插播一个我的高中数学老师的故事,她也是女生,家里上有两个哥哥,她说,大学期间,唯独留下两个遗憾,一是没有自己独自或和朋友同学去旅行,二是没有谈一场甜甜的纯纯的恋爱。作为女生,谁不曾有过环游世界的愿望。旅行和食物一样,都不可辜负。她当然想自己和朋友去探索世界,但是,作为家中的小女儿,生长于温室,大学也选在省内,从小到大,似乎也没怎么受过外界的风吹雨打,当她提出,她要和朋友一起去旅行时,大哥劝了二哥劝,成功守住自己的打塔后,老爸老妈也轮番上阵,最后,乃至于家中年长的老奶奶也握着她的手,眼里满怀担忧……终于,她还是妥协了,然后,也后悔有遗憾了。
作为家族中最小的成员(爷爷生的孩子中,父亲排行最小,作为家中老二的我从小就被叫着思妹长大),一直都是听着爸爸妈妈的话,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长大的,直到高考完,填报志愿,我才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发现自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在我17岁以前的岁月里,最大的烦恼也就是食堂打饭是吃豆腐还是鱼,去一楼还是二楼,周六吃酸辣粉还是土豆粉。自嘲选择纠结症的我,最后也能欢乐地做出决定。
直到高考后,不停的声音,问着,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喜欢什么呢?想去哪个城市呢?我也在问自己,我发现,我还是那个我,只是我从来不懂自己做人生的选择,更没有过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从那以后,我就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想法,培养自己的独立性。这也是为什么关于这次旅行,我这么执着的原因之一。
关于我的坚持,执着,还有两件让我很难忘的事情,一件是寒假在家上网课期间,和爱在心口难开的老爸有了更多的交流,有一次,老爸跟我说,自从我上了大学,越来越高傲、自以为是了,可能这个总结略有阙词,但是,老爸觉得他的女儿越来越不听老人言了,越来越频繁地跟他“顶嘴,作对”,越来越一意行事,这让他似乎有些不习惯,一时难以接受,不免伤心落寞了。那一刻,我不能苟同,心里有着自己的小想法,嘴上说着没有没有。心里五味杂陈,却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以前老妈有跟我说过这个问题,我也做出了解释,最后却还是各执一词)。还有就是这次旅行后,在火车上发了个朋友圈,高中的老班发表了评论,说我竟然敢出远门了,这不禁让我陷入沉思,难道我给别人的印象中有这种古板胆小不能接受远行吗?可能老班说这句话时,调侃的意味占上风,但是,也并非捕风捉影,而是确有其事,只是我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好啦,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这已经是国庆两周后了)
买的2号晚上5点多的火车,这次没有紧赶慢赶,而是早有计划,从容不迫,一路上,也是像只温顺的小羊,有很乖很乖地戴好口罩,坐在公交车上,听听歌,看看窗外美丽的风景,观察可爱人儿们。
第一次坐过夜的火车,想说是真的煎熬,觉得哪哪都不舒服,怎么动来动去都不自在,实在扛不住了就磕一会儿,好几次,不知何时,突然莫名其妙地睁开眼。转过头看窗外,一片漆黑。车到了站,昏黄寂寥的灯光下,微微亮中,等待的人疲惫之情写满整张脸,看到车来,急忙打起精神,提好大包小包的行李,踏上抵达远方的列车。(第一次坐晚上的车,看着窗外,原来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归家。实时记)
终于下了车,路痴的我花了一会儿才找到小黑球,小黑球贴心地给我买了牛奶和很好吃的盒饭,辣辣的牛肉,软软的腐竹,我很喜欢。找不到地方的两个憨憨,一个蹲在地上吃美美的一餐,一个提着大包小包看着她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