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班上有一位学生一周总会有那么一两天不来学校,家长问她什么她也不说话,但就是送不到学校,她的妈妈就联系我,让我去和她聊聊,看看能不能问出什么来。通过和她的聊天,她也说不出来什么,我只能把她往好的方面引导,让她学着体谅父母的辛苦,知道自己现在的任务,明白来学校的目的等等,每次谈完话她都会好几天,但是这种好的状态只是暂时的,每过几天就会发生一次,像定时炸弹似的。她的妈妈也很头疼。
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每天上下学都有家人接送;在学校还不能说他们(说的重了怕伤害人家的自尊心,动不动就要不上学了或离家出走);家长也比较娇惯孩子,动不动就想找老师的事。可能是现在科技太发达,学生随时都可以接触到电子产品,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他们容易产生新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
所以我觉得在学校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有:
重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在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利用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档案,跟踪每个人的心理发展;
采用积极引导、个别咨询的方式关注特殊人群;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开展多样化的心理辅导,采用团体辅导或个体辅导的方式,引导每个社会成员能自我认识、自我调节,重新树立健康的心理;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形式灵活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使任课教师达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
密切联系家长,搭建家庭与学校的桥梁,建立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育人环境,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我希望通过以上的方法,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们更好的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