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烽火十年

比较周瑜,鲁肃则是一个更加奇怪的家伙。历史上的鲁肃形象和演义中以及电视上的鲁肃有很大区别。《三国志-吴书》描写鲁肃:“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父老咸曰: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三国志》中又写道:“与祖母居。家富於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鲁子敬的形象和电视中表现的大相径庭,整个就是一个长相令人过目难忘,被祖母宠坏,具有豪杰侠气的“不良少年”。这是个啥形象,LZ脑补无力啊,感觉貌似和李鸿章手下头名骁将刘铭传少年时有的一拼。继续观察这老兄的性格就感觉更加奇特了。这样一位豪杰之士,他的思想却是叛逆,保守,而且超级奇特的。在他那和“隆中对”齐名的“榻上对”上,鲁肃对孙权说:“。。。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也即是说:汉朝完蛋了,曹操很厉害,您只有立足于江东,再看看发展趋势。我们要除黄祖,占荆州,拥有长江的极限(不包括西蜀),然后您就可以称帝了!(LZ吐槽:这种叛逆的话私下里说说也就罢了,子敬童鞋真敢直接对孙权劝进帝位,汗。。。)孙权自己听了都觉得不妥:“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电视里拍的鲁肃是完全另一个感觉,电视里的子敬童鞋整天刘皇叔长,刘皇叔短,很是一副对大汉心存敬畏的样子。

LZ看了这个榻上策感觉子敬童鞋,野心很大,但是志向却小,他只把东吴的战略版图制定到了荆州,不过考虑到这个“塌上策”是在赤壁之前制定的,倒也还罢了。

这里简单地分析一下鲁子敬童鞋的战略思想的,及其独特所在。当LZ刚刚开始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对鲁子敬的这种做法甚是不以为然,认为它太过于保守了。而当LZ自己写完了这篇东西之后,再从头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却又从新考虑了一番,认为“借荆州”这个战略规划,虽然相比“入川”只是一个中策,并非上上选,但是未必就是错的。

对于东吴来说,能入川,谋夺半壁江上,而曹操划江而治自然是上上选。但是周瑜的突然辞世,使得东吴从此缺乏了入川的最重要的支点和本钱。因为周瑜本人既是入川这一战略规划的制定者,他同时又是这个作战计划的最高执行长官,所以当他突然辞世之后,东吴再也没有了这样一个天才军事家来继续执行和贯彻这一计划,最终导致了入川计划胎死腹中。

而如果东吴自己一定不能入川的话,那么借荆州给刘备,让他西去入川,则是一个最佳选择。如果东吴自己不能入川了,又不借路给刘备的话,曹操从汉中南下,灭张鲁,平益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孙刘联盟迟早会沦为一对儿瓮中之鳖,被曹操围而灭之。

2.4.

小番外: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公元209年)——顺便818权主攻的胆子

三国志中记载的这段历史,从孙权同意周瑜入川,到借荆州给刘备,到借荆州之后还想入川等等事件,被陈寿童鞋写得极为混乱。吴主传,周瑜传,鲁肃传,先主传等对此事件的描述都不尽相同,并且时间顺序上互相矛盾,导致后人看来迷雾重重。由于从史书本身看不到确切答案,所以很有必要详细的分析一下当事人的性格,和他们相互的关系,然后才能够比较有把握的YY他们。所以LZ才会在8这件事情之前,先开始8那些个CP们。

孙权和周瑜这两个人是有关于这件事情的最重要人物(借荆州事件权主攻一样有很大责任,不能够全部都推到鲁肃身上去),而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有助于我们确认和理解当时发生的事情的经过。 周瑜的性格胆略LZ在前面已经8的很详细了,在这里主要8的是权主攻的性格,他的战略思想以及他和周瑜的关系。

想要了解权主攻的性格胆识,很有必要818孙权攻打合肥的事件们,虽然攻打合肥和荆州争夺战并没有直接关系。孙权一生(至少在前期)的战略意图是非常混乱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被臣子们拖着走的。但是孙权童鞋这辈子有一个心心念念,锲而不舍,数十年如一日死不悔改地攻打的地方叫合肥。孙权一生一共攻打了五次合肥,而且貌似全部都是御驾亲征(陆逊后期参加过辅助战役,但是主打的都是孙权自己),但是没有一次成功。合肥的战略意义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有必要如此执着吗?孙权童鞋对合肥的执着程度都快赶上诸葛亮出祁山了,但是人家那个多少是因为没办法。而孙权甚至一直到日后收回了荆州以后,都没有想过尝试着攻打一下樊城神马的。

演义中的孙权是在周瑜攻打南郡(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的同时攻打合肥,导致太史慈阵亡,自己也差点儿命丧合肥城下。这个故事在时间,和内容上的安排是错位的,它实际上发生在六年以后的公元215年,是孙权第二次攻打合肥的事情了。当时权主攻趁曹操率主力进攻汉中之机,再次引领10万大军,倾举国之力围攻合肥,引发了名扬天下的逍遥津之战。孙权围城十余日不拔,又闻曹操主力已从汉中回师,便引军撤走。合肥守将张辽(LZ本人在三国中头号爱将)纵兵追击,在逍遥津大破吴军,孙权险些丧命。张文远童鞋如何用7000人马,大破孙权十万大军直到今天在军事评论史上都是个谜(这个比例直追成吉思汗)。LZ在后面文章里会对此有个详细介绍,但是由于还不属于本文的范畴,暂且不表。

我们这里8的是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的故事,时间确实与周瑜攻南郡同时,公元209年。刚刚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LZ非常奇怪,周瑜攻打南郡本来就是挺吃力的事情,东吴本应当倾全国之力支持,力求速战速决才对。 更况且权主攻在一年前还在到处向人咨询要不要投降的问题,怎么刚刚一年过去就有胆子敢北伐?他难道是想和周瑜做一个战略性配合,用自己牵扯一部分曹军主力,给周瑜减压?而当LZ仔细分析战况后得出了一个另外的结论,权主攻并不是想给周瑜减压,而是想趁着周瑜在牵扯曹军主力的时候,自己去合肥捡个大便宜,好长一长主攻的脸面。

这次攻打合肥没有第二次那么热闹,但是也挺好玩儿的,LZ把它定位在攻打合肥之搞笑版。当时合肥城的守将是扬州刺史刘馥和别驾蒋济。孙权突击围攻合肥,“久不下”本想“轻骑欲身往突敌”,长史张纮劝他:“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LZ:就是君不临险地的意思)。其实当时都已经快打下来了,由于雨季城墙都快要塌了“城将陷”,而曹操主力陷在南郡,士兵们多染疾役,无力派大兵救援,只好派一个不知为何方神圣的张喜童鞋,带千余名骑兵往赴。张喜路过汝南时,把汝南的数千防军也带上了,就这样援军的总数也只有几千人。结果走到半路,这几千人也生病了,根本无力解合肥之围。守将蒋济左等援军不来,右等援军不来,实在木有了办法,只好开始忽悠:发送假消息,说有四万援军已到附近,并装模作样地派人出城接应,还故意让出城接应的人被孙权俘虏了。孙权听说敌人援军已近,不敢交战,赶紧把辎重烧毁撤退了。“扬州别驾楚国蒋济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权兵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三国志•蒋济传》。权主攻就这样被吓跑了。。。

权主攻的军事才干啊。。。。权主攻的胆子啊。。。由此可见一般。这次孙权失去了攻打合肥最好的战机,日后曹操开始对合肥重兵把守,攻打合肥越来越困难了。本来是兴冲冲的去想捡个便宜,却是灰溜溜的败兴而归,还是被吓回来的。再加上周瑜在南郡打得风生水起,凯歌高奏,权主攻好郁闷,好丢人,好没面子的说。不知道孙权日后对合肥的执着,是不是在这次落下的病根。

孙权屡次攻打合肥失败有很多原因,也有不少人对此做出过评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孙权缺乏胆略,不敢和敌人主力正面交战,说白了就不是一个打天下的人。在权,肃,瑜三个人中,孙权的胆子应该是最小,虽然不一定是最保守的。鲁肃都还只是保守并不是胆小,他在赤壁之前是坚持抗曹的主战派。明白了这点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周瑜死后孙权马上就答应了鲁肃把荆州让给刘备这一做法。孙策老哥对他弟弟的评价很中肯的:“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

看到这里以后很多人就会开始想了,孙权既然自己这么不会打仗,胆子又小,而周瑜又那么厉害,由此类推,他们之间理所应当滴应该发生一些功高盖主,猜忌功臣之类的狗血剧情才对(新三差不多就是这么拍的)。而事实究竟是如何呢,且听下回分解。

2.5.

权瑜——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

刚刚8完了周瑜和孙权个人,下一步我们就要开始818他们的关系了。(新三把权主攻渣掉了不说,连带着把权瑜也一起给黑掉了,LZ这里替他们洗洗白)。在LZ看来,权瑜这对儿千古君臣,慢说是在三国时期,哪怕是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他们都算得上是一对极品CP,貌似只有唐代宗皇帝和郭子仪童鞋可以与其媲美了。(LZ个人很推崇他们滴)。如果和同时期的君臣CP比较的话,LZ认为策瑜,玄亮,权蒙的关系都要比他们略逊一筹,只能算是一品CP,还不是极品。在这里LZ会很详细滴向大家解释,为神马LZ会这样看。

首先LZ必须要澄清一点:权主攻虽然胆子小,战略思想保守,但人可是不糊涂。权主攻甚至在整个中国的历代“富二代”里面都属于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才干远胜曹丕,阿斗童鞋更加是和他差得远了。整个中国历史上貌似也只有朱棣,和皇太极算是强过他了吧(汉武帝,康熙神马的不是二代哈,他们是三代以后的了)。

LZ八卦:孙坚爸爸可是真会养儿子,两个儿子都这么优秀,还都这么友爱,曹刘看了都可以羞愧死了。《江表传》描写孙权:“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於父兄矣。每参同计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每请会宾客,常顾权曰:“此诸君,汝之将也。”他老哥从小就看好他,也是把他当做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的(孙策是不是知道自己的脾气肯定命不长久啊?)。

而周瑜和孙家兄弟是神马关系呢?《江表传》上写:“坚为朱俊所表,为佐军,留家著寿春。策年十馀岁,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有周瑜者,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劝策徙居舒,策从之”。

周瑜和孙策同岁(公元175年出生),而且十几岁的时候就从家里(舒城)跑过来找他,成了好朋友,还把孙策请到自己家里来住。《三国志周瑜传》上继续写:“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孙家一家来到周家以后,周瑜把家里的墙园推倒扩充房屋给孙策,然后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等于就是一家人一样了。周瑜比孙权(182年出生)大七岁,周瑜十几岁的时候,孙权应该才七八岁的样子,他们那个时候就认识了,并且住在了一起。

之后两家分开过一段时间,一直到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孙策,周瑜23岁,孙权15岁)周瑜最终跟定了孙策,“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然后“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对众人说:“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两年后孙策亡故(公元210年),周瑜带兵入吴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孙权提领江东的时候才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周瑜也才25岁。权瑜的交往从此正式开始。

还有一点LZ必须澄清,孙策过世的时候根本就木有提到过周瑜,所以周瑜也并不是神马“托孤大臣”。反而张昭童鞋才是正牌的托孤心腹,顾命大臣。孙策临死独独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竟然还对他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其托孤的规格之高,名份之重,远胜司马懿,直追诸葛孔明。“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神马的全都是罗老先生杜撰哈。而且张昭童鞋本来就是孙策的臣子,并不是周瑜推荐的人。有关张昭LZ日后在评论赤壁的时候还有八卦,这里不多说了。

周瑜在孙策年代也目有神马特殊的战功,他也就是跟着孙策一起打了打“笮融、薛礼,刘繇,刘勋”之类的土匪而已(就是后面领江夏太守“从攻皖”倒也还罢了)。新三中描写的周瑜功高盖主神马的,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满说是张昭,就是程普当时的功劳都远远大过周瑜。

有趣的是周瑜在孙策死后“将兵赴丧,遂留吴”以后,竟能够立即“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俨然成为朝中第二号人物,可以和顾命大臣张昭分庭抗礼。这个只有可能是孙权的主意,也就是说孙权把周瑜捧成了一个“顾命大臣”。这个除了周瑜往日的功劳大,人缘好以外,更多的只能是他们哥俩私人感情特别好的缘故了。日后打赤壁和南郡的时候周瑜和程普官职上虽为同级,但事实上周瑜才是最高统帅,程普也要听他节制,肯定也是孙权替他撑腰的结果(也难怪程老爷子会心里不爽,换了LZ估计也会心里不爽的)。

由此可见孙权和周瑜从小就认识,他们的感情基础是很深厚的。哥哥的突然亡故使得孙权必须立即独自面对所有问题,这个时候的周瑜在他心里一定是最值得信任也是最可以依赖的人之一(另一个是张昭)。再加上周公瑾的为人是那种非常讲究“臣节礼法”那一套正宗儒家理念的人,对孙权的意见很是尊重。这样的臣子哪一位主攻不喜欢呢? 历史上的周瑜没有电视里那么拥兵自重,或者持才傲上。周瑜平时不打仗的时候是不带兵的,不论打赤壁还是打南郡,都是孙权给他多少就是多少。

周瑜这么做是因为爱惜羽毛,儒家弟子首要看重的是声誉,其次才是生命(这点诸葛亮和他一个脾气)。周瑜生怕孙权会误会他功高震主,更加不肯做任何不符合臣子态度的事情。例如孙权刚刚即位的时候很多臣子将军对孙权都很随意,没礼貌,也是周瑜率先向孙权施君臣大礼,为群臣做出了表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这样做好是好,可也有它的弊病,LZ总在想如果当周瑜提出他那个软禁刘备的策略的时候,若真的像新三里的大都督那样死缠烂打的一定要留下来的话,孙权也未必不会不答应。看来啥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哈。

权瑜这对君臣的关系很有趣的,它是一个从敬爱到倚重的过程。在赤壁之后周瑜更是一跃成为了朝中第一人,一应军国大计,战略方针都是由他拟定的。(LZ八卦:LZ无论如何不敢相信,鲁肃会在周瑜生前就出主意把人家的地盘借给刘备,莫不是疯了?)。很可惜周瑜死得太早,否则臣子出去闯拼天下,主攻在家坐享其成的成功案例LZ还木有见到过,挺好奇的。

历史上的孙权对周瑜也确实极好,他对周瑜的喜爱和信任程度,比他哥哥孙策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权主攻不仅在周瑜生前对他几乎言听计从(除了软禁刘备那一条以外),恩宠有加;在周瑜死后几十年间一直对他念念不忘:神马“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或者“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之类的。

这位权主攻还把周瑜的孩子们全部都给包圆了,彻底把他们变成了一家人:周瑜的大儿子娶了孙权最心爱的女儿,小儿子娶了宗室的女儿(后来犯了罪,被特赦),周瑜的女儿被孙权娶了给自己的太子孙登当太子妃。就连周瑜的侄子,甚至侄孙都被权主攻照顾到了,当主攻的当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很OK了。LZ感觉周公瑾童鞋和孙家兄弟的亲戚关系好复杂啊:和哥哥孙策是连襟就已经很另类了,和弟弟孙权居然还是双向的儿女亲家,好独特的一种君臣关系哈。

下面这段纯属八卦:LZ找了一段在《江表传》中的记录:在赤壁讨论大会当天的夜里,孙权在自己府上对周瑜一边“抚其背”,一边说了一番私房话,挺好玩儿的:“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快,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前面的也就罢了,最后一句话把LZ给乐喷了,真真的一口茶水喷在键盘上:公瑾,你这一去打得赢最好,万一打不过也不要恋战,赶快回来就孤,看我和曹孟德决一死战!这是一种神马宠溺的口气啊!就阁下那个兔子胆儿,还把话说得如此豪气冲天,权主攻太可爱了。这句话LZ看了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居然被司马光老先生引入了《资治通鉴》,晕倒。。。。

现在网络上很多人不服气权瑜的关系真的这么好,尝试着从史书的记载中挖掘一些隐藏的很深的猜忌嫉恨之类的东东,反正LZ自己也反复看过这几段很多遍,木有挖掘出来啥有价值的东东,只能大家各自保留自己意见吧。

LZ今天木8啥正经事儿,就8了这么多八卦话题,总算是把这一章所有的CP们都8完了。LZ就是想透析一下各位当事人的性格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对之后的那些迷雾重重的事情做出比较可靠的判断。孙权的性格挺复杂,挺矛盾的,而且他的性格也是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在不断的变化着的。LZ这里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权瑜各自的性格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便大家可以理解,为神马这样一个胆略不足的主攻,会同意让周瑜入川这样一个非常冒险和大胆的计划。

在执行入川这一战略方案上,周瑜甚至可以说是在拉着孙权去打天下的。孙权肯被周瑜这样拉着走,一来因为孙权本人虽然稍显胆略不足,但是他志向却还不小,不肯仅仅做一个继承父兄基业的“富二代”,二来由于孙权对周瑜能够有足够的信任和肯定,才会同意他这样一个富有挑战的计划。接连两番大战之后,再进一步进行一场更加大规模的作战,本来就是一场非常冒险的“豪赌”,再加上当时北有曹操,南有刘备,周瑜还要带走东吴一大部分精兵勇将,剩下的一切重担都落在了孙权的身上。孙权同意入川,就等于把半壁江山,甚至身家性命,都交与了周公瑾手中,一同压在了赌桌上。做臣子的能得主攻如此,夫复何求!!!!

关于周瑜入川计划的可行性,LZ个人给他七成把握。而LZ为神马给他七成把握,必须要等到LZ把整个这段历史,直到关羽北伐之前,全部8完了以后才能够完全地阐述LZ所有的理由,所以大家表急哈。

如今的问题是,在这个计划得以实施之前,整个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周瑜周公瑾,在回到江陵做准备工作的途中,路经巴丘的时候,突然因急病辞世。之后的东吴在很短时间内出现了一系列的混乱状态,从整装待发的“全攻”状态,急转而下萎缩成了“全守”,整个乱套了。究竟“借荆州”是咋回事儿,之后又发生了神马,且听LZ下回分解。

2.6.

小考证:鲁肃提出借荆州的具体时间

上回说到,周瑜从孙权那里得到了对自己提出的建议:“入川西征刘璋”这一战略方案的支持。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他返回江陵做准备工作的途中,周瑜突发急病仓促辞世,年仅35岁。

就在周瑜死后不久,南郡就在鲁肃的建议下,被孙权异常迅速地借给了刘备。整个事件从周瑜辞世到南郡的土地交割完毕,不过才几个月而已。东吴在这短短的几个月内,从一个极端扩张,极具风险挑战的开拓性战略方案,急转而下变成了另一个极端,单单这个飞快的转变就已经令人惊讶不已了。再加上史书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异常混乱,前后矛盾重重,这就使得这桩谜案更加显得扑朔迷离。

其实整个迷雾的来源都来自于《三国志》本身。在《三国志》里面,有关具体借荆州的事情只有在《鲁肃传》里面有记载,在《周瑜传》,《吴主传》和《先主传》里都没有记载任何细节。

在《周瑜传》里面没有提到过任何借荆州的字眼,最后只写到:周瑜要伐蜀,“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虚岁)再然后就没了。

而《鲁肃传》里则记载着:“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周瑜病困,上疏曰:“当今天下。。。”也就是说:荆州早在周瑜死前就被借出去了,曹操都“落笔於地”了,周瑜才病危上疏曰,等等。这也太奇怪了,荆州都被借出去了,周瑜还怎么入川呢?

裴松之引注的《汉晋春秋》里面也有一句关于鲁肃借荆州的话:“(刘备招亲的时候,当面向孙权提出过借地的要求)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但是考虑到《汉晋春秋》本身就是蜀国的私房话,(就像《江表传》是东吴的私房话一样),在自己家的私房话里面八卦别人家的事情,LZ认为它的可信度不是完全没有,但也要打个折扣。

基本上没有争议的是:孙权肯定是在周瑜死后才同意把南郡借给刘备的,而且南郡也是确实是在周瑜死后才被东吴交割给刘备的。

《鲁肃传》:(周瑜死后)“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馀人,奉邑四县,皆属焉。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

《程普传》:“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复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卒。”

LZ小评:这里不得不批评一下陈寿童鞋治学的严谨度够邋遢的,太不给力了。写荆州在周瑜生前就已经被借出去的,是《鲁肃传》;写周瑜死后,鲁肃驻江陵,由程普代理南郡太守的,还是《鲁肃传》。同一本传记都写得这样前后矛盾,难怪裴松之都受不了了:“若二国史官,各记所闻,竞欲称扬本国容美,各取其功。今此二书,同出一人,而舛互若此,非载述之体也。”

而鲁肃究竟是神马时候“建议”把荆州借给刘备,是在周瑜死之前,还是死之后,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鲁肃提出借荆州的时候,自然就放弃了进攻西川的可能性,这与周瑜的西进战略是相抵触的。为神马孙权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同时同意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战略方案呢?这个问题牵扯到了东吴当时的实力,肃瑜,权瑜,素权的关系,以及借荆州本身的合理性等。

从《三国志》的文字记载当中我们是不可能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了,我们必须开展进一步调查。而借荆州的源头就是周瑜死了,所以我们也必须从:周瑜之死,开始8。.

网上有众多有关于周瑜之死的推论,大多数说周瑜是暴病而亡,但也有的说周瑜是久病沉疴,有的说死于箭伤,有的说死于瘟疫,反正神马理论都有。LZ即不是考古专家,也不是瑜粉,手头上没有很多论据。单单从东吴在周瑜死后的种种混乱迹象来看(借荆州,披发入山,接小妹等等)周瑜不可能是久病沉疴的。如果周瑜早早就预计到自己命不长久,以他的性格应该很早就提出应对措施才对。所以在这点上LZ附议大多数人的看法:周瑜死得非常突然。

得知这一点以后我们继续调查周瑜的遗书,周瑜的遗书有两个版本。

《三国志》里描述的是简本“:“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

《江表传》里面描述的是繁本:“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两个版本的内容相近,但是文笔差别很大。当然瑜粉们更加喜爱精装本,这个无可厚非。《资治通鉴》里面也收取的是繁本。但是LZ本人更看好简本:一来很难想象一个将死之人居然还有这么好的心情耍笔头,不赶快说些正经事。二来简本虽然文采少,但是内容多,真的把周瑜临死前的担忧一一详列出来,更像是一个临终嘱托。究竟哪个版本更加真实并不是LZ想要强调的,LZ是想以此推断,周瑜临死前是不是已经知道鲁肃准备借荆州给刘备。

通过多方推论LZ得出以下结论:鲁肃极不可能在周瑜生前就提出过把荆州借给刘备,因为他在周瑜死前,自己都还根本没有这个想法。理由如下:

1)按照遗嘱来看,周瑜不可能已经知道了鲁肃准备借荆州。在简本里写到:“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这里写得很明白:荆州“百姓未附”,要找一个良将“以镇抚之”而不是“以让之”。如果他早知道了鲁肃要让荆州的想法,根本就不会推荐他了。繁本里忽悠成分太多,内容只写到了曹刘的存在很令他担心,然后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尽管如此,如果他当时已经知道了鲁肃有了想要让荆州的想法,肯定也不会这么说了。LZ脑补:他应该说:鲁肃的主张很危险,希望主公不要采纳神马的。

2)鲁肃借荆州的第一个理由是:“树操之敌”《汉晋春秋》。而当周瑜活着的时候,周瑜自己就是一个大大的“操之敌”。曹操当时不怕别人,就怵他。接连两仗,一守一攻,全部大获全胜,曹孟德还从来木有这么惨败过呢。所以只要周瑜活着,至少短时期内曹操是不敢再次南下的。这点鲁肃应该是明白的。

3)鲁肃让荆州的第二个理由是“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 《汉晋春秋》,周瑜活着的时候人家自己就是南郡太守。荆州是不是“恩信未洽”和鲁肃神马相干,干卿底事?这应该是当鲁肃自己坐镇江陵的时候,才感觉到的。

4)上面两句的出处都来自于《汉晋春秋》。蜀国的私房话里八卦别人家的事情,它的可靠性是要打个折扣的。

5)鲁肃是周瑜的少年时期的至交好友,交情极深,可以说是铁哥们。自己的好朋友辛苦了一年,还挨了一箭,才拿回来的东西,又是人家的地盘,(南郡太守)自己当着他的面转手就要送人,他不怕周瑜把他杀了?这样做于人情,于天理怎么说都说不通。子敬童鞋只是保守了一些,人品上可是响当当的大丈夫,没有任何人说过他的不是。LZ认为他不会干这么腹黑,和愚蠢的事情。

6)鲁肃如果提出来借荆州,周瑜不可能不知道,因为孙权肯定会找他商量的,而周瑜一旦知道肯定不会答应。周瑜是孙权最为倚重的心腹重臣,当时东吴的一应军国大计都是他拟定的,他在孙权心中是何等分量鲁肃也是清楚的。就算鲁肃当时有这个打算,他也不敢提出来。为啥要去撸老虎脑袋上的毛捏?周瑜要是知道鲁肃想把他的东西送人,这对他们的友谊有神马好处?

7)陈寿童鞋的治学实在是不怎么给力,《三国志》有很多处这样时间和内容上前后矛盾的地方,并不是神马新鲜事儿。LZ日后会慢慢滴给大家举例详列出来。

8)《资治通鉴》里面的鉴定结果和LZ一样:周瑜死后:“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令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乃分豫章为番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复以程普领江夏太守,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

LZ强烈推荐大家对照着《三国志》也看看《资治通鉴》,史学家和史学家的水平也是很不一样的。司马光老先生的治学太给力了,他对三个国家的评判都是尽可能持公正态度。而且他在细节上把握的非常到位,一字一句,每个年代,每个小事件的顺序都是有斟酌的,LZ钦佩不已。

根据以上几点原因,LZ附议《资治通鉴》上的观点:周瑜死后,鲁肃提出“借荆州”(也就是南郡)给刘备。

具体情节LZ脑补如下:得知周瑜突然病亡,孙权大吃一惊以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天哪,曹操一旦得知,他肯定会兴兵报仇的。如今要是曹操再来咋办捏?我还能靠谁呢?(主攻的原话:“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然后鲁肃提出建议:要不然咱们把南郡借给刘备吧,这样曹操就不那么容易敢来了,而且就算他来也不会先找我们的麻烦。就这样孙权童鞋很快就答应了。LZ脑补完毕。

从时间上推断,“借荆州”应该孙权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做出的一个非常仓促的“闪电式决定”。这个又导致了他在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开始为自己的“鲁莽行为”而感到后悔了。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7.

权肃备——借荆州

回归话题:在周瑜突然辞世之后,鲁肃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孙权同意了:先将程普调至“南江夏”当太守,然后将长沙一分为二,划出一个汉昌郡,鲁肃统领原周瑜手下将领屯陆口,最后交割荆州各郡地给刘备。从此刘玄德童鞋是龙归大海,虎放南山,鲤鱼跳龙门,终于呼吸到自由的空气了。在这里不得不佩服一下刘皇叔,阁下真三国头号枭雄也。曹操如何奸诈狡猾,好歹他家的东西也是自己挣来的。单单靠着自己的形象善良仁义就能够让人家相信你,把这么块战略要地,门户所在拱手奉上,介个不是一般的厉害。如此看来,做人一定要做的漂亮,做人做得好了,做事儿也容易得多。

鲁肃和孙权很快就同意把荆州出让,LZ估计也有不少诸葛亮的功劳在里面。孙权对诸葛亮童鞋的印象不错,鲁肃更加是诸葛亮的好朋友。另一个原因是这两位童鞋们木有看出来刘备的枭雄潜质。从史书记载来看,孙权只见过刘备一次,鲁肃在赤壁的时候见过但也不会很多,因为他回来得早。而周瑜不同,他和刘备打了起码一年多的交道,深知刘备的为人脾性所以才会搞出那个很“奇特“的策略。LZ感觉当时周瑜并没有特别坚持(您那个策略也恁奇特了吧!),他也知道自己这边占尽先机,无论如何都能够把握得住局面。结果周公瑾童鞋千算万算,机关算尽,独独木有把自己会那么快死掉给算进去,时也,运也,命也。

刘备这种人隐忍了一辈子,看上去屡战屡败木啥出息,但是他的那般隐忍,那种坚韧不拔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一个年近半百的人,还在为了自己一块落脚之处发愁,被敌人从北到南追了一路,最后还要不停的寄人篱下,说好话做好人,并且时时刻刻保持着警惕状态,一分钟都不敢松懈(这么看周瑜那条“奇特“的策略真的很适合他哈)。当他终于找到了盟友,有了一小块地盘都还是在别人的势力范围之内的,处处掣肘,寸步难移。眼看着自己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但是理想和事业都还没有开始起步。就是在这种貌似毫无希望的环境下,刘备都不肯放弃任何机会和曙光。他自己常驻在公安,死死盯着南郡的一举一动,向孙权讨要城池,和各种人保持友好关系等等。

孙权和鲁肃的“失策”(按照孙权的评论,不是LZ的)一来是看走眼了,刘备是个按照流行话讲“给点儿阳光就灿烂”的绝世枭雄。虽然你步步占尽先机,但是你的先机也就是这么一步而已。一旦你失去了这个先机,你将会对整个局面失去控制。

二来也是因为孙权和鲁肃自己没有这样的坚韧不拔的品格。对此LZ感觉有必要先分析一下,借荆州有多大的必要性:

1)如果曹操南下,东吴未必不能抵抗。即使东吴不能抵抗,到时候再拉着刘备共同抗曹也来得及,刘备肯定不会不答应。刘备到时候提神马条件,到时候再谈都可以。(曹操之后确实打过几次,东吴都守住了。刘备也木有帮忙,他忙着入川呢)

2)刘备攻打南郡是不太可能的。南郡临江,临川,地貌复杂,易守难攻,周瑜都打了一年才拿下。而且南郡在江北,刘备如果想要攻打南郡必须渡江,但是东吴的水师天下无敌,有神马好怕的?更何况刘备也不敢打,他一样怕孙刘两家人打起来,曹操坐收渔翁之利。

3)“初临荆州,恩信未洽”这点更加无需挂念。三国时期从来都是边远地区有大规模造反的。有重兵驻扎的战略要地,LZ只看到过被人夺走,还木看到过被人自立为王的。

4)只要南郡在手,西可以入川,北可以北伐,而且都可以邀请刘备一起去。只要南郡在手,刘备就在你手心里攥着的一支利剑。一旦撒手,这把利剑所指的方向就不是由你掌控的了。

这些理由都是LZ刚刚想出来的,应该还有更多。LZ在这里只想说明:由于周瑜的突然死亡,东吴在一夜之间损失了很多以往唾手可得的优势。但是他死了并没有把所有的优势全部带走,东吴还是有很多牌可以打的。而且就算一定要把荆州借出去,也要好歹交换一些有对等价值的东东吧?

事实上东吴上下太过于轻率的放弃了自己手中的优势(比刘皇叔的心理素质差太远了),把大好河山拱手相让,可是真舍得啊。有道是借债容易,讨债难,更何况是城池土地。LZ很想知道他们中间是不是真有人天真地认为刘备有可能会还啊?

当然了,对“借南郡”一案历史上的评价中有不少争议,也有不少学者们认为是“非为过也”。LZ本人不感冒这种做法,但是也未必就认为它是错的。但是如果一定要说它有多么的高明,LZ也不能够同意。一个高明的战略思想,是需要一些相应的高明手段和战术来支撑的。“借荆州”就是把南郡让给了刘备而已,然后就没了。还不说借荆州根本就木有达到鲁肃本来的目的:“抵抗曹操”,这个就是后话了,要等到LZ后面慢慢滴8来。

最后看看“借荆州”之后的三家版图分配。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