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买了两把红苋菜,因为一把三块钱,两把五块钱,红苋菜很新鲜,品相也很好,所以我买了两把。回去择菜的时候,为了方便,我直接用刀把苋菜绑在一起的根部切掉了,然后择上面的叶子部分,这样省事许多。
以前我择苋菜是把捆苋菜的绳子拆开,然后一根一根的择,后来去一个朋友家做客,看她择苋菜时,会直接用刀把苋菜捆着的根部切掉,然后把剩余的叶子部分简单的择一下,洗一洗就好了。
我当时惊叹于她的智慧,苋菜的根部本来就是不吃的,一刀切了就好了,何必一根一根的去除,自此,我择苋菜就和她一样了,又简单又快速,还很利落。把苋菜根部去掉以后,苋菜的重量瞬时轻了许多,这么看来,苋菜按把来卖而不是按斤来卖,很有道理。
说起买东西的斤两这件事,妈妈和姐姐都是非常仔细的人。以前看电视剧时,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婆婆教女儿或者儿媳妇如何去菜市场买菜的桥段时,经常会有这么一条,那就是:买菜论斤称重时,要把不要的部分去掉再称重。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省点钱,这个小技巧我一直都知道,但是却一次都没实践过,一方面是不好意思,另一方面是觉得没必要,也省不了几个钱。可是妈妈和姐姐却把这个小技巧运用的炉火纯青。
比如,妈妈买辣椒时,会去掉一些辣椒的辣椒蒂,买沙糖桔时,会把沙糖桔过长的叶子和枝干去掉,买白菜时,会把白菜外面的烂叶子去掉,我每次和妈妈一起去买菜时,都会和妈妈说没必要,别人进货也是带着辣椒蒂称重的,这样不好。
每到这时候,妈妈总会说你去外面等着我吧,你不帮忙就算了,还在旁边说这种话,买的没有卖的精,你放心,别人吃不了亏的。妈妈这么说,我就会很识趣的闭嘴,确实,店老板也看到了,他也不会说什么,很多买菜的阿姨也都和妈妈一样的操作。
因为她们虽然去了辣椒蒂,但是也并不过分,只是去掉那些比较长的辣椒蒂,而且去了辣椒蒂的辣椒她们都会买,买的还不少,除此之外,她们也会买很多其他的菜,并且经常光顾,老板应该是不亏的。
姐姐在这方面和妈妈一样,她比较会社交,买菜时话很多,会问老板很多菜的价格,能不能算便宜点之类的,大部分时候老板都会说不能,小本生意,不还价,但是姐姐听到这话也不会生气,依旧会买,结账时会再问一遍能不能抹掉零头,无论老板抹不抹零,她都会很开心的付钱道谢。
每次和姐姐一起买菜时,我都会安静的站在旁边,听她和老板交谈各类菜的价格,他们也会闲聊一些别的,比如姐姐会问老板平时在哪里进菜,某样菜为什么价格那么高,卖菜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之类的。
老板也会回答,但大部分都是吐槽生意不好做,姐姐买菜虽然看上去斤斤计较,但是她买菜其实很大方,她一般问完价格,会买价格比较贵的菜,因为她坚信“一分钱一分货”的原理,觉得价格高一点的,品质一般不会太差。
这一点我和她不一样,我买菜喜欢买价格低一点的,因为我总觉得价格低一点的都是应季菜,吃着更健康,当然,也为了省点钱。姐姐的这个原则,不仅体现在买菜上,也体现在买各种物品上。
她经常和我说“东西会骗人,但钱不会骗人”,她说你买一件价格100块的东西,可能它的成本只有20元,但你买一件20元的东西,它的成本一定不会是19元,所以买价格相对高一点的东西,踩雷的风险相对较小。
这一点我其实没什么感觉,因为我买东西都只关乎我的需要,我不会刻意买贵的,我只会买我觉得合适的,我也确实买到过一些物美价廉的物品。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人和人之间的消费观差异确实很大,哪怕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妹。
有时候我很佩服姐姐的社交能力,我记得有一次和她一起去菜场买菜时,我们在一个摊位前买丝瓜,当时丝瓜并不应季,价格很高,但是,姐姐想吃,所以她就买了两根,挑好丝瓜后,她很坦然的问老板,能不能把丝瓜蒂去掉。
老板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跟她说,你要能掰掉你就去,他不会帮忙去,姐姐听完很开心,然后徒手用力把两根丝瓜的丝瓜蒂都拧掉了,接着交给老板称重,付钱走人,我当时站在旁边目瞪口呆,心想:还可以这样!
上次五一回家买小龙虾也是,姐姐先跟老板还价,然后问了一下旁边其他买小龙虾的顾客,她们买的多少钱一斤,发现都是一样的价格,于是决定购买,买完别人帮忙择小龙虾时,她一直看着别人择,边看边和别人聊天,夸别人择的干净,手法利落。
从询问师傅小龙虾怎么做好吃,到回家后具体怎么处理小龙虾比较干净,再到如何挑虾,去虾线等等,聊的非常愉快,师傅可能也比较爱聊天,说了许多,还说自己以前是做大排档的,在外面吃虾不如自己做,干净卫生又实惠。
中间她还眼尖的发现师傅择着择着,把虾尾扔进了装不要的虾头的盆子里,立马提醒师傅,最后择完,她也很开心很满意,跟师傅道谢告别,说吃着好吃的话,下次还来买他家的。
那次我们回家后按师傅说的方法处理小龙虾,也确实弄得比较干净,最后做出来也很好吃。在这方面,我很佩服妈妈和姐姐,因为我并不擅长这种交流,话比较少,很多时候都是自己默默挑选自己需要的,不会问太多,不知道的回去自己查。
我总是羞于做一些事情,问一些问题,主要是不好意思,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不好意思什么,不过所幸现在很多东西都是明码标价,还有网购之类的比较方便,这对于我这种人来说是很安心的。
人的性格千奇百怪,我有时候觉得自己这样挺好,买东西干脆利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用说太多的话,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别扭,比如如果某类东西有两种价格,我内心其实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但又羞于问出口,只会问朋友或者自己在网络上找答案。
比如生姜、大蒜、辣椒这类东西,会有很多不同价位,它们看上去差别不是很大,但有的价格差异巨大,像大蒜有一种独头蒜,价格比普通蒜贵一大截,姐姐很喜欢,我也是通过她才知道为什么比较贵,因为它比较稀缺,产量比普通蒜低一点。
而姐姐也是通过卖菜的老板才知道的,别人还认真和她解释了很久,最后十八块一斤的独头蒜她买了十五块钱的。网络上经常把人分为i人和e人,i人代表内向,e人代表外向。
我现在想其实有时候也不必这么定义自己,我更希望自己在想当i人的时候就是i人,想当e人的时候就是e人,可i可e,随意切换,这样的话,感觉上应该会很自由吧,应该就没什么别扭了吧!
最后,希望所有读到此文的人都能既外向又内向,都能随心所欲,自由畅言,毫不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