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只要写有关秋天的作文,开篇一定是:“晴空一片,万里无云。”然后才动笔写所见所闻所思。
小孩子的心思纯粹得连天也得是要毫无渣滓的,好像秋天所有的故事都应该发生在万里无云的艳阳天一样。
但莫说“十里不同天”,就是在我们目之所及的这一方小天地里,晴空一片究竟也是难遇的。通常的情况是,蔚蓝蔚蓝的天空里总有几丝云,轻细的,狭长的。
傍晚跟着大人们收完晾晒的谷子,几个小孩不等大人说话就先爬上板车,坐在热烘烘的装满粮食的麻袋上,不会比床舒服,但躺在上面觉得天也高了,云也淡了。
大人们总有使不完的力气,两手握着微弯的车把手,叫一声:“坐稳了,起!”我们笑逐颜开地期待着上路,其实心里还是害怕的,两只手便紧紧揪着麻袋不放,摸得到一粒一粒细长的谷子。
车尾巴往上翘起,重心猛的偏移,我们都大喊大叫起来,兴奋劲全在这一声喊叫里。然后车子才缓缓往前走,我们不叫了,开始叽叽喳喳的说话,大孩子把刚从山上摘来的覆盆子、地茄一颗颗摊在手心里分给我们,个个都吃得舌头发紫。
来了好多红蜻蜓,我们冲它们唱刚学的《红蜻蜓》,年纪小一点的还没学到这节课,我们也任他干着急,张着嘴巴不知该唱哪个音。
年幼的沈复留蚊于帐,徐喷以烟,做青云白鹤观,这是他的闲情,我们的童趣要来得更自然,蜻蜓舞空,白云朵朵,都是现成的美景。
红蜻蜓飞过稻田,飞过菜地,飞过我们的头顶,更远处的蓝天里飞过一架飞机,远远的看不清模样,还没有红蜻蜓大小,只有后头拖着的一根白云被拉的老长。
“快看,飞机!”
我伸出手揪住飞机,后头的云便散开了,淡去了,夕阳的光落在上头,现出微醺一般的淡红。
夜晚的云要来得更浓密些,像一团棉花,圈在月亮周围,但不妨碍看月光。
妈煮了毛豆、玉米,摆上月饼和水果供月,我们围着小桌子兜兜转转,眼睛都盯着那一盘绿莹莹的毛豆。
外婆拿了一把大蒲扇出来,笑说:“不忙,我们看月亮。”
“不好看。”我们还是跪在凳子上,两只手撑在桌边,亮亮的白月光绘了三个小小的人影在桌面上。
外婆身材肥胖,怕热,在我故乡那样一个避暑胜地犹要时时备一把大蒲扇,躺在老爷椅上摇啊摇。她就握着扇柄,指点着月亮上的阴影,慢慢说:“看看,那里有一只兔子。”
我一听,从凳子上跳下去,跑到外婆身边说:“我知道,那是嫦娥的玉兔,下了凡扮成公主骗孙悟空。”
弟弟们听见“齐天大圣”的名号也下来了,那会央视的《大风车》正在播动画版《西游记》。
小弟抢着说:“吃俺老孙一棒。”
“没吃!”我说:“猪八戒叫嫦娥来了。”
小弟撇撇嘴,赌气说:“就吃。”
我说:“没吃。”
还是妈出来解了围,“吃毛豆咯!”刚从地里连根拔来的毛豆,比玉米还甜。
我们瞬间忘了争吵,重又爬上凳子,左右开弓,连豆子也来不及嚼,只顾挤毛豆,一手都是绿莹莹的水。
等塞了一嘴的豆子,又去抢竹椅坐,竹椅是两把大的一把小的,小的又轻巧又精致,我们都爱它。
惯例还是抢不过小弟,各人拖了竹椅出来,在院子里一字排开,坐着看月亮。
于是又想起孙悟空来。
“就吃!”
“没吃!”
白云悠悠,在深幽的天际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