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是很向往街边店一些礼品店。一定要那种窗明几净,摆着浅色复合木板架子和大叶片的绿色植物的。尤其是晚上走进去,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这种地方的店员通常都是年轻女性,乍着马尾,穿着牛仔裤,身上围着一条茶色的薄围裙。青春又高傲,但还有点怯生生的。我走进去的时候,她们通常不怎么搭理我。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孩很好应付,也不会买多少东西。所以她们只有在被我叫住,或者实在闲得无聊的时候跟我说话。通常也只是一两句,不带感情的,不怎么情愿的。在那个年纪的我看来,和这些礼品店本身一样令人向往。
无论是店还是人,似乎都在预示着我的未来。
有着柔和灯光的精品店,里面摆满了精致但是令小孩子困惑的东西。耳机、手链、耳钉、指甲油、指甲片,还有昂贵的树脂摆件。我总在想,我长大了,或许就会懂得用这些东西了。就像我看到那些苗条的女店员,总想着等我长大了就会像她们一样,美丽又冷淡,用不屑的眼光看待生活,但依然颀长美丽。这些对未来的畅想不知不觉在我内心深处铸造了一座栩栩如生的礼品店,只要我走进那里就会感到充满希望。
后来我长大了,从十六岁到二十岁,从二十岁到二十四岁,继续长大。我再也不会走进礼品店。因为我知道里面有什么,耳机、手链、耳钉、指甲油、指甲片和昂贵的树脂摆件,还有丝带系的礼品盒。但我根本用不上这些东西。它们从充满美好幻想的未知变成我所熟悉的廉价的小玩意,十元一支的指甲油,会让人过敏的耳钉。我看到女店员在店里走来走去,看见她们偷偷拿着手机追剧。看到她们打着哈欠商量下班去哪吃饭。一切再也没有吸引力可言。
但尽管我发现自己很清楚里面有什么,在内心深处,我仍然期待走进那个闪闪发光的礼品店。在傍晚的街上,独自散发着柔和的光芒,里面干净、温暖,人与人之间谦恭又漠然。
成长就像一个慢慢揭开面纱的过程。小时候总是最快乐的时候,只是因为懂得太少,无法理解的东西总会被人的幻想所美化。但随着逐渐长大,逐渐了解这个世界,朦胧的美感会逐渐变成贴着3毛一卷的价格标签的具体的东西。具体的东西让人失望,它们一成不变,它们不能发挥比自己本身价值更多的力量。成长,慢慢让你认识到这个世界残酷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