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14日参加了杭州第三期金钱密码培训,这是一趟奇妙的旅程,结识了马丁老师和伙伴们,重新定位了自己。总结一下自己的几点发现、感悟和改变:
一、结果代表意愿
曾经在《未来预演》一书中看到,我们现在得到的一切,都是我们曾经想要的,无论这个结果看起来是多么糟糕。这句话无数次在自己身上得到了验证。两天的培训我都迟到了,第一天,马丁老师问起原因,我答说昨晚失眠了。其实自己清楚,虽然失眠,但我并没有赖床,可就是一直在磨蹭不愿意出门。马丁老师说,我们来培训,每个人都想成为有钱人,可是我们愿意为此付出多少努力?结果代表了意愿。这句话敲醒了我,忽然意识到,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之前在论坛上看过其他学员的帖子,提到课堂上可能会有“向陌生人要钱”和销售自己的任务,我觉得自己铁定做不到,内心是抗拒的。想不到许久之前的一个闪念,伴随我至今。第二天迟到,是因为前一天的作业没有完成,看到伙伴们个个脑洞大开、来来往往地交易,我根本不想面对自己的失败。但是前一天下定决心不迟到,所以出门时间提前了,然而狗血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天的地铁特别挤,等了好几趟才上去,客流量太大,每一站都遇到了运营阻延,于是完美迟到。
行动上的改变:恐惧是一切的根源,每次我想要拖延的时候,都会问一句:“是什么阻碍了我?“”我在害怕什么?”发现效果不错,行动力有了明显提升。
二、对金钱的态度和与金钱的关系
自我介绍时,马丁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讲述一件与金钱有关、情绪波动大的经历。我也讲了独自买房的感受,因为太紧张了,忙中出错,既有买到房的激动、兴奋,也有事后发现踩坑的懊恼与慌张,更有对未来房价涨跌的不确定性的担忧。情绪起伏太大,失眠了好几天。为了消弭这种情绪,我不断寻求亲友的支持。那时我已经意识到,自己与金钱的关系是有问题的,我驾驭不了那么大数额的金钱,这也是我会参加金钱密码培训的原因之一。
“传递金钱”游戏则反映出我们跟金钱的关系是怎样的。由于事先看过帖子,我把这个游戏设定为一个“抢钱”游戏,于是在游戏中我非常冷静,没有被马丁老师和狂热的人群所影响,将自己抽离于人群。我是一名很好的观察者、也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想“抢钱”却行动力不足,但我也很好地保护好自己手中的百元 纸币。最后的结果是,手中的钱既没变多,也没变少。
游戏结束后,根据结果分成了三个阵营,大家各自分享了自己的体会。总结发现,手中钱变少的群体,普遍存在的心态是,觉得钱不属于自己,没有听清规则、盲目信任他人,而且愿意合理化自己少钱的行为。钱变多的群体,全部都是参加复训的学员,对规则了解,利用了自己的信息优势。但多少还是对于自己“抢”到别人的钱,感到不好意思,想要通过发红包、买零食等行为进行补偿。只有小王子很也乐于接受钱,别人也愿意把钱主动给他,真的是一块金钱的磁铁。
我的表现跟我的现实生活是完全一样的,比如一直是被动防御的姿态,保持抽离感,喜欢远距离观察。不太容易被洗脑,但也没什么存在感,习惯了躲在角落里。喜欢单打独斗,既不跟人合作,也与人竞争,既不关注他人,也不表达自己;既厌恶损失,但又不贪心。所以我的存在感是很低的,无法与他人产生链接,金钱也不在我这里经过,没有在我手上流动起来。
三、对于赚钱、销售的再认识
13号中午体验了一把向陌生人要钱的游戏,感受到真诚的重要性,没有想过要靠欺骗来获得金钱。发现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的目的、感谢对方的付出,顺利收获金钱让我更快乐。想到饭店老板嘴里边嘟囔着“活久见”边打开抽屉把钱给我的场景,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13号晚上向熟人推销产品或服务的作业,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时的我,没有打开思路,只想着自己的专长不多,只会日语教学,很显然在群友中并不太有市场。而且看着大家不断有新内容、新产品推出,甚至还有抱团合作的形式,我非常焦虑,甚至产生了抗拒,开始对大家的文案挑起刺来。比如说,这个产品定价太高了,凭什么让我花冤枉钱?你提供的服务可能还没有我来的专业,怎么还好意思来宣传?比如有些故事我们听了很多遍了,为什么还要再花钱听你说?于是开始自暴自弃,既没有想出好的方案、也没有去购买过伙伴们的产品。幸好我还是不死心,做了件一直想做却没好意思告诉朋友的事,总算跨出了一小步。
第二天在现场听到大家介绍自己的产品以及分享的理由,后又被马丁老师要求到前台进行现场销售,忽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
1、找准自己的位置。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处在消费者的位置,面临的是各式各样的产品和服务,有一种自己掌握了选择权,被他人服务和讨好的感觉。轮到自己做销售,就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资源、哪些价值、要用哪些形式来推销。而面对别人的销售,依旧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看,去比较、去挑刺,没有想过去学习、研究他人的销售方法。
2、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大家都在做销售,但产品和服务并非同质竞争的关系,不是一场零和游戏,完全可以进行资源整合与对接,不需要抗拒。另外即便是我自己很熟悉了解、不太需要的产品,不代表他人不需要,一个在一线城市完全可以延伸到二三线直至十八线城市;一本千万人读过的书,完全可以不断再版再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将商业看成是一个有限的游戏,永远都会有新的机会、新的市场出现。
3、销售、赚钱是展示自己、与他人连接的过程。原本对伙伴们的认识是很表面、很肤浅的。然而在介绍、分享自己产品的过程中,我对销售者本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是谁、我的理念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贩卖、我想要表达什么?其实很多伙伴不是我想的那样,只想要获得金钱本身,而是通过产品、通过服务,和世界、和他人产生了一定的链接。很多伙伴在写文案的过程中,共同合作、分工,有些在收到其他伙伴的建议后,不断优化调整。被马丁老师PUSH在现场销售后,发现要清晰、有力地介绍自己、表达自己,自己都说不清楚,他人是get不到的。也感谢伙伴们对我的鼓励和金钱支持。
行动上的改变:回去后,很快写出了一份比较搞笑的文案。在写作和贩卖过程中,逐渐发现了需要调整、明确以及在现实中执行困难的部分。甚至发现,即使同一件有意义的事,由不同的人来做,效果会大不同。于是我果断把这份文案卖给了一位伙伴。或许我自身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产品本身,反而在于整合资源、提供协助呢。此外,还向我的好朋友们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想要跟更多的人产生链接,想要赚钱,请大家为我介绍客户,获得了朋友们的热烈回应。
四、先开枪再瞄准——行动的力量
一直以来就是个完美主义者,总是幻想一步到位,于是害怕开始,害怕过程中的麻烦。其实源自失败的恐惧,也是一种偷懒。两天中,不断被老师和伙伴们push着做,发现只要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一切都是那么容易。只要上路了,就可以不断收到反馈、不断调校自己,也会有新的idea源源不断涌现。所以不要更害怕,带着恐惧前行。
五、转念、言语、圈子的力量——感恩大家
由于平时比较关注、热爱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平时实践也比较多,对于语言、意念的作用体会非常之深。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也容易退回到旧有的思考、语言模式中。这次培训,有马丁老师带领大家转念,学习到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在实践方面,并没有因为交了学费就对我们放松要求,做不到的事,完不成的作业,必须补上。发现在被逼入绝境之后,人的潜力是可以无限释放出来的,不是做不到,只是不想做。这也体现师友夹持、圈子的重要性。14日下午坐到马丁老师的身边,感觉有他的赋能,自己在读宣言方面毫不费力,神奇的力量。总之感谢两天的培训,有老师和各位伙伴同在。
六、接下来的行动与改变
1、接受银行家考核,多带游戏,尽快进入师友加持群;
2、发现自身的价值,整合资源,多开脑洞;
3、整理自己的财务情况,积极面对;
4、坚持冥想和感恩日记;
6、多与伙伴们交流、聚会;
7、行动,计划清单中的事逐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