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作者: [瑞士] 伊夫·博萨尔特

内容简介:

假设你在桥上,目睹电车即将撞上轨道上的五个人,拯救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站在你身旁的一个人推下去,你会怎么选择?

假设博物馆里每一幅画都是相同的红色画布,只有画名和简介不同,策展人说每幅画想传达的意念也有所不同,你可以要求退钱吗?

假设村里的理发师只能帮不自己刮胡子的村民刮胡子,不能帮会自己刮胡子的村民刮胡子,他自己的胡子要由谁来帮他刮?

以上问题都是哲学家精心设计的“思想实验”,因为哲学无法用科学实验来检验其正确性,于是哲学家在脑中设计出具体的假设情境,测试哲学理论是否符合我们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以找出人生根本问题的答案。苏格拉底、柏拉图、萨特、加缪、尼采……众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曾设计过思想实验。新锐哲学家伊夫•博萨尔特精选其中最经典的55则,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加以阐述、推演,引领读者探讨最令人彷徨的人生11大主题。


作者简介:

伊夫•博萨尔特(Yves Bossart),1983年生,瑞士国家学术基金奖学金得主,现定居于瑞士苏黎世。曾于瑞士卢塞恩、苏黎世及德国海德堡攻读哲学,后于柏林洪堡大学以论文《维特根斯坦眼中的美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研究重点是知识论、语言哲学和美学。曾出版《思想所及的视野:哲学与摄影的相遇》一书,目前于瑞士德语广播电视担任编辑,同时也在高中教授哲学,并在瑞士学术基金会开设哲学导论课程,该课程完全以哲学思想游戏的形式进行。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非常有意思的哲学入门书,对个人生活具有指导性,也有可能越想越零乱……可这也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吧。

#  很好的哲学入门,通俗易懂。很惊讶我之前开始追问自己的那些问题,原来和哲学有关。哲学基于逻辑,始于提问,很多问题问到最后会归就到这儿,思考这些问题让很多东西清晰和有动力很多。除此,哲学家都是有生活无忧的人吧,不然不会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去思考世界的根源。

#  翻译英文书名的时候 对应的并不是中文书名鹅… 比如129页里提到法兰克福的《On Bullshit 》为《废话》,但在国内这本书其实是 《论扯淡》…

#  喜欢思想实验这个形式,艰深的哲学问题和现实串联在一起后变得亲近了很多,虽然仍然难以理解,并且没有正确答案。 和未来简史同时看的,两本书中的许多许多案例都一模一样,但确实从两个纬度来谈,一个宏观,一个深入 其实人的自由意志是什么,自我到底在哪里,这些问题可能本来就只要去思考就好了吧


贰:

  假如你对逻辑有点兴趣,肯定第一眼就会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因为,我就是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哲学是种深奥得无法理解又或者离我们很远的东西,大概是指“哲学家们鼓捣的奇怪玩意”。但看过这本书,我反而觉得哲学很可爱,甚至要比我们熟悉的某些定理、规则、冷知识等等要更令人亲近,因为,这本书中提到的某些“思想实验”,往往我们自己就想过,或者本就贴近我们的生活。

      本书的自我定位,是简明哲学+实验手册+脑洞集锦,而从前言之中,我们就能明确的理解,所谓的哲学,其实更多的就是哲学家的思想实验,而这些思想实验,很可能是假设你是一条被系在车轮上的狗这样荒谬的玩笑,又或者仅仅是关于你和朋友们做了一个蛋糕,该怎么分的琐事,但当我们跟随作者仔细读下去,就会发现,不同意见的哲学家们已经为这些或相同或相反的问题,准备了争锋相对的理论。

      当然,作为一本“简明哲学”的书,作者更多的是在做介绍,将不同时期不同思想的哲学家的理论或见解,阐述给我们知道。真正深入的探究,以及犀利的剖析,并不多,大概是作者觉得,光是介绍一下,就够我们看的了吧,毕竟这是一本三百页都没有的“小书”。

      或许有人会问,知道这些哲学,有什么用呢?难道仅仅是以后可以当做有趣的谈资?

      相信我,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从火车假设这样残酷的,该看着五个人死,还是让一条命去换五条命的思想实验中,感受到什么有趣的。但很多时候,去思考一些两难的问题,比我们接受一目了然,又或者明明是偏见,我们却坚信不疑的东西,要好得多。

      毕竟,谁都不想自己仅仅是一个“想法的容器”,照着别人的话来看待这个世界,就比如尼采说过中国历史上的哲学都是小儿科,你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到处想要显摆。但你很可能贻笑大方,变成别人眼里的小丑,因为尼采大放厥词的原因,是以为“中国哲学”=《论语》。

      只要读过这本书,你就能知道,哲学并非等于真理本身,而尼采和黑格尔,很多时候,你提到这两个名字,往往只能讲一些段子。

      提供不同的角度,破除偏见和迷信,知道更多的想法,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学会思考,而这本书恰恰就是做到了这些。

      最后回到这本书的名字,《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我忍不住想要剧透,答案是否定的,至于为什么,书中自有门道。

      我们偶然窥探到世界的一个真相,就以为知道了什么是世界,但往往我们是以真理换来了误解。


叁:

我打小就怕死,青少年时纠结于意义,接触哲学后知道了个更专业的词汇——存在感。身而为人,不过是宇宙中微尘一般的存在,这样的我,该如何活着?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告诉我,幸福是每个人的目的。何为幸福?灵魂的平静?美德?燃烧?反叛?我仍然搞不清自己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样的。

处在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世界,灵魂如何做到像无风的大海一样平静?

如果道德、法理、法律都是人类为了生活得更好设定的工具,那美德又是什么?

不断追求危险热烈的生活,不会疲劳吗?不会倦怠吗?不会后悔吗?

以反叛的态度嘲笑命运之荒谬,真的能成为人生的舵手吗?不觉得幼稚吗?

关于《如果》这本书,我有太多太多的困惑。

当决定介于是与否之间,无法界定的自由又谈何为自由?

人性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又或是模糊不清?

教育是改造还是保护?

无法证明的观点是该认定不存在还是保留立场?

从博弈论的角度我该信仰上帝,我真的能做到吗?

……

哲学提供了思考的角度,但却不能给我答案。或者说,人生从来没有正确答案。我必须自己慢慢摸索出自己真正的需求,一点点磨合自我与社群的关系,在不断的发问、思索、质疑、辩论中努力认识自己。最后的结果可能还是一片混沌,但过程让我无意义的人生变得相对充实。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在的民谣已经不好下定义了。 民谣是一种热点。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能就热点跟风刷屏,百度指数炸破天,过两个月都不见...
    老摇滚阅读 3,138评论 0 6
  • 每次看有关战争的电影,总是让我感觉很压抑。记得之前某个艳阳高照的下午,我一个人在房间里用电脑看了《钢琴师》,竟然心...
    Ruby是只猫咪阅读 3,35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