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跳槽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会有不同的原因:
1、行业趋势不太好,譬如银行柜台职员,太容易被取缔了;
2、薪酬太低了,每个月的工资“过慢”而不“过万”;
3、老板太苛刻了,同事不好相处……
在这里,想分享一个思考的方向:
遇到人生选择,最重要的不是想着做一个“正确的决定”,而是尽力做一个“高概率正确的决策动作”。
职业转换的核心原则是: 要追,不要逃。我们要分清跳槽的真正原因,不然跳槽对你来说也是解决不了问题!
职业收益= 薪酬福利 + 职业发展 + 情感体验
职业发展
你的发展速度跑赢了现有职位,有机会进入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团队;组织内就叫升职,组织外叫跳槽。
还有就是看到更好的行业趋势,而原组织船大难掉头。比如2015年是在线教育元年,传统教育机构的老师纷纷跳出来进入在线的机构或平台,他们并不一定认为原东家不好,他们赌的是在线这个趋势。
薪水
我们要思考涨薪背后的一些道理:
1、这个行业前景好,老板能看到未来的钱;
2、要么是商业模式更优秀,同样的能力能产生更多价值,等于你把自己镶嵌到更高价值的链条中去了。
所以身价到底上升没有,要看时薪而不是月薪。 35岁前如果不那么缺钱,不要仅仅为钱跳槽。
情感关系
最后一种跳槽理由是关系问题——和同事关系不好、客户关系不好、上司关系不好……我见过很多基于关系冲突离职的人,他们在新的职业中并没有建立起更好的关系。人际问题往往是个人心智模式与个性修炼、或者职业化的问题。
如果因为以上问题跳槽,只能说:
跳槽往往只是再一次掩盖了问题,最好还是在当下修炼。
看完这三个要素的分析,会不会对于跳槽这件事情够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而在是表面上的逃避或者武断做决定?
用《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来说,我们要着重“影响圈”而不是花太多的时间在“关注圈”——如果一个人对当下职业环境比较关注,他的注意力会停留在引力部分;而如果这个人真的智慧,他会超越短期、非核心要素,专注长期、核心要素。
当我们工作遇到不适、过不去的坎,我们时常会想:“这里不适合我,肯定有更适合我的地方。”
我管这个叫做 “不知如何改进,于是换个环境” 病—— 你不是不适合,而是不适应;岗位不是没价值,只是你不胜任。 做个横向的对比,有利于你看清这一切。
● 我是否胜任这份工作,是否完全得心应手?这份工作中我是否已经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
● 我真的了解这家公司的发展机会吗?那些优秀的同事是如何发展的?
● 那些承担更核心工作或位置更高的同事是如何做到的?
● 当我离开时,这里的经历和人脉会是我的资源吗?
完整梳理清楚这些问题,是做出正确动作的关键。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