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化2.0信息素养提升班, 通过七周的网络学习,聆听了七位老师的精彩讲解与分享,通过看直播课,做作业打卡,课下的互相讨论学习,使我不仅增长了知识,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而惊喜,震撼!
课是王子老师为我们分享的《微信小程序的创新应用案例》,王子老师介绍的几款微信小程序吸引了,激发我的学习兴趣。每天玩手机刷电话,却不知道有这么多的小程序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而且是那么有趣!第二节课是唐晓勇老师分享的《技术支持的学习变革》,唐老师的课虽然有很多的教育教学技术,而我的教学课堂中运用最多也只有简单的PPT,正如唐老师所说,技术无论是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它们都在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改变自己落后的教学思维开始,提升技术素养,用实际行动解决教学中的技术问题。唐老师的这节课给我带来了观念上的大改变!第三节课梁勇老师分享的《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更是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以前觉得自己制作的满意的教学PPT课件,解决了我平时制作PPT时不协调的艺术字;杂乱的颜色;不协调的配图剪贴画;看不清的字体等等!第四节课是王思思老师分享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将学科整合建构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信息化的今天,碎片式的信息看似单一却又是联系紧密,整合过程就是学习思维的转变过程。第五节课朱思思老师分享的《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朱老师介绍了常用的八种思维脑图框架、自己手绘制作思维导图的六大要素、结合实际案例应用、明确思维导图制作的注意事项,并推荐了四个电子制作软件。第六节课是陈晓粧老师讲授的《学习类APP的教学与应用》,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我们的教学中,陈老师的讲解让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深度了解了很多APP软件。根据实际教学有效利用。第七节课是钟文妙老师分享的《项目式学习(PBL)设计》。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选择、计划、提出一个项目构思,通过展示等多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式学习和传统式学习方法相比,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的目标,是通过与现实相结合的实践方式,使学生更有效率地掌握学科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
信息化时代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认真分析,备好课程,备好学情,才能见真实效。七位老师的精彩讲解与分享,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认识,有一种向往与期待。通过学习,我认为互加计划的培训真是一场及时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未来的课堂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信息获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网络应用能力、基于网络教学的设计能力、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驾驭能力、信息时代的学习评价能力、利用网络进行交际的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理论上学习是不够的,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逐步提高。
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非浅,感触一言难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的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信息化时代的优秀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