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开始“学”英语,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本科4年,一晃16年过去,尽管天天“学”,但大部分人还是没有自信用英语,为什么?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弄清楚最少必要知识,就能快速入门,迅速成功不可能,因为绝大多数成绩都需要时间来孕育,而时间可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其流逝的速度,但快速入门是可行的,且必要的。
掌握一门外语的最少必要知识有哪些呢?
认识字母
认识音标
会查词典
懂基本语法
会查语法书
会用Google搜索引擎
掌控以上这些知识,接下来只剩所谓的“执行”——一字个:用!
在理解了“最少必要知识“这个概念之后,再去审视任何逆向习得的技能,你就会发现,长期以来挡住你的只有一件事:
你居然以为自己一上来就能做得很好!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个观念还是有害的。
绝大多数执行力差的人,特点是一模一样的:但凡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值得显摆,或者有可能被别人鄙视,就马上不做了——进步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维持所谓“形象”(面子)才是他们真正的刚需,人一旦“专注”显摆,于是,进步对他们来说天然就是不可能的。
学习能也好,执行力也罢,核心只有一个:
在刚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接受自己的笨拙,理解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尝试,观察哪里可以改进,反复练习,观察哪里可以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反复练习……这是学习一切技能的必需过程——关键在于:
尽快开始这个过程
尽快度过这个过程
做得不好就不做了吗?不持续做,不反复做,哪儿有机会改进、修正、总结、进步呢?
做生意也一样,很多人有开店的梦想,开店的结果是:1/3的概率赚钱;1/3的概率维持;1/3的概率赔钱。这貌似不是智商能够决定的结果,因为只要是人,总有想得不周到甚至想错的时候。如果是我身边的朋友想开店,我都会鼓励他们,我给他们最具价值的建议:
你要给自己输两次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拼掉那两个1/3)。
不要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去开店,也不要借钱去开店(不仅押上了全部身家,还加上了杠杆)。
为什么?因为这么做会使自己失去良好的心态,所谓“心态”,不过是大脑正常运转的状态而已。如果大脑无法正常运转,会有什么好事儿自动发生吗?不可能——发生的全是灾难。
在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之后马上开始行动,然后就要专注于改进了。
要关注事实,不要关注别人的看法。
我们的操作系统由以下几个层面构成:
概念与关联
价值观与方法论
实验与践行
所谓“概念”,无非是你对某个事物的清楚认知,你要清楚地知道:
它是什么,不是什么?
它和什么东西很像,但在哪些地方完全不一样?
它可以用在哪里,不可以用在哪里?
在用它的时候,怎么用是对的,怎么用是错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衡量一个人是否足够“聪明”的依据很简单:
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概念和关联构成了操作系统的底层核心,其它部分都依赖于它们究竟有多清晰、多准确、多必要。价值观就是知道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价值观决定选择,选择促进行动,行动构成命运——环环相扣。
以上内容摘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