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0鹿鸣鹿鸣日知录
今天晚上8:00是25班〡007行动‘不写就出局正式起航的时刻。
亲爱的007战友你好,感激缘分让我与你们相识,我觉得“每周至少一篇,连续写七年”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我清楚自己有做事拖沓的缺点,当听到金马的分享后备受鼓舞,希望借此机会,逼自己一把。
人至“践”则无敌!把写作这件事坚持下去。
写作的意义
李笑来老师说过,如果想要长期做一件事,首先要赋予它重大的意义。这样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它就是促使你坚持下去的信念。我总结写作对我有以下意义。
1、个人成长层面。促进我对新学到知识的理解,辅助我理顺逻辑梳理思路,帮助我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提升自我认知;
2、与他人关系层面。用刘润老师的话说“写作和演讲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可以用最低成本让你结实更多的好朋友,而且这些看过你文字的人会更加理解你,因为有共同的认知。收获这种知心朋友自己会更加快乐!
3、经济收益层面。我实实在在看到身边很多小伙伴通过写作既获得了自我成长,又获得了经济收益。我在写第一篇公众号文章的时候就收到了5元钱打赏。这是我第一次因为写作收到的稿酬。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真心感谢你!感谢你对我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
还是李笑来老师说过,提升自身价值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使得自己单位时间更值钱,二是把自己的单位时间卖多份。
写作就可以实现把自己一份时间的投入多份卖出去,而且在写作的成长过程中自己的单位时间价值也会提升。可谓一举两得!
我把这些自己暂时想出来意义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与你们互相鼓励、并肩作战。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
额,说完了坚持做的意义,那么如何坚持下去呢?我想到了罗胖的“目标-方法-行动”方法论。如果说“每周至少一篇,连续写七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那么我需要把它分解为可以执行的具体战术。
第一步目标
大的目标确定了,“每周至少一篇,连续写七年”。可然后呢,比如我今天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在想写什么?通过什么角度去写?分哪些层次?怎么写才容易让阅读的你理解并有所获。
关于主题。
说实话这个我还没有想清楚,暂时可能是有什么写什么吧,可能写着写着就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了。
我个人比较喜欢研究一些理论,当发现现象并搞清楚其背后的原理时就会很兴奋。我有一个讨巧的偷懒的方式,把最新学到的东西加上自己的思考转述出来。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其中自我创作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
关于角度和层次。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每件事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可以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多个角度去审视。而且可能都说的通,这个就太有意思了。当用自己熟悉的一门知识的理论迁移到现在发现的事实,并分析其中的道理,就很有意思。
关于让你理解和收获。
我喜欢“赋能”这个概念,我所传递出去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第二步方法
关于写作方法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经验,我现在想到的就是边练习边总结,看到别人好的方式就学着用,不断迭代自己写作方法的百宝箱。
我觉得写作的本质就是把要传递给听者的信息写出来,
下面分享的是刘润老师的“5商派”写作的三大心法。
1、价值感
如果把文章进行分类,可以分为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做)。
what说清楚这件事是什么?可以理解为教科书;
why说清楚这件事的原理是什么?可以理解为心灵鸡汤;
how说清楚这件事或这个道理,告诉你怎么应用。这才是有价值感的好文章。
2、结构感
就是要有起承转合,分五步;
(1)场景导入,我在说明一个道理时先将一个小故事。你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翁,这个故事会引出一个问题或引发一些思考,或给出一个结论,或阐明一个道理。说清楚why
(2)打破认知,引出这个道理之后,制造矛盾,在这个场景下,为什么这个道理与我们以往的认知不同。为什么不同?
(3)核心逻辑,终于引出核心逻辑,但不能光讲道理,要用大家普遍认知的案例去辅助对方理解这个道理。说清楚what;
(4)举一反三,至此,前三步已经把what和why讲完了,下面该开始将最有用的how了;
(5)回顾总结,在文章的结尾,这篇文章到底在说什么呢?看了那么多,最终留在脑子里的是什么,让我们用一小段提纲,帮你把全文串起来吧。
3、对象感
要做到“对面有人”,不是对着电脑在打字,而是想象着对面有个人,我在对着这个人在说话。
第三步行动
结合从《拖延症》和《微习惯》两本书中的收获。
行动起来最重要!人至“践”则无敌!
刚开始不要追求完美,先要写出来,就像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
先做出来,最小可用!再通过及时反馈,快速反复迭代升级,达到最高效的成长。越早形成正反馈,越有利于这个习惯的养成。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