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团子读经 声律启蒙 序言》

《声律启蒙》并不是一部经书,而是一本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的启蒙教材。

对联一直都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1932年清华入学考试,陈寅恪就出了一题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求对下联。半数考生交了白卷,还有不少对之以“猪八戒”、“唐三藏”的。当陈老师于万千考卷中看到唯一一个对之以“胡适之”的,大为激赏道“凭此一题,该生想上清华哪个专业都行”。时人批评清华以现代学府不考白话而考对联是开历史的倒车。陈寅恪解释道,对对子最易测验学生对中文的理解程度,因为寥寥数字已包含对词性的了解,以及平仄虚实的运用。对联在各种文学形式之中字数最少,但却最富于中国文学的特色。之所以考“对对子”,实则“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特殊人才”。而事实上答出“胡适之”正是后来的语言学大师周祖谟,也验证了考试的有效性。

《声韵启蒙》正是以平水韵的平声三十个韵部(上下各十五)分编,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读之朗朗上口。讲到平水韵,是宋末平水人刘渊按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分韵部分类的表谱。而《声律启蒙》作者车万育是康熙年间人士,依然服从平水韵,可见百千年间汉语发音虽然有很大变化,但格律诗的平仄韵部标准是没有变动过的。于是现在一直有的当代人写近体诗或填词该用平水韵还是用所谓的“中华新韵”是个不辩自明的伪命题。

相比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全文都是三字、四字句,《声律启蒙》更有节奏变化。小时候熟读熟记对于以后理解对仗、押韵乃至平仄都是大有裨益的,也算是进入诗词殿堂之前的热身吧。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而近来有一个更通俗的解释为什么需要读诗:当你在湖边看到夕阳余晖时,你希望脑海里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是“好美的水好美的太阳,哦还有好多鸟啊”?

如王才子所言,《声律启蒙》重在吟诵,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用典是除了格律之外中国诗词的另一个特点,整个九十段里的典故是不少的,之后就随着文字复习一下有意思的掌故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什么是网红?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如下: “网红”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
    Jeffrey_Hu阅读 4,980评论 0 0
  • 人为什么会感到疲劳,一般的说,人一做激烈运动,肌肉中产生的乳酸,导致疲劳。但是有些时候,无缘无故的感到疲劳,这又是...
    六洞山人呢称棲真居士阅读 416评论 0 1
  • 六十一、刻薄欺贫 云鹤著 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邻居所发生的一件事。他说有一个邻居,平常为人非常刻薄,欺贫重富,十分势...
    谦与默阅读 388评论 0 0
  • 看完了《别让我走》。 其实我们也一样,都被告知了生命会有结束,我们拥有的时间是有限,我们不知道那一天会什么时候到来...
    VivaVi阅读 1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