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经典共学—
阳明心学与个人成长 课程预告
第17课 | 5月28日(周三)
课程主题:南赣治理
阅读原文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P46《申谕十家牌法》
要点速递: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思考:
交友的意义是什么?
今天早上晨读的内容是《申谕十家牌法》。
阳明先生的“十家牌法”是明代中期为治理南赣地区匪患而设计的一套基层管理制度。
它对户籍有精细的登记。
每十户编为一牌,每户门前悬挂小牌,详细记录家庭成员信息(包括职业、技能、残疾状况、田产等),并造册上报官府存档。通过动态更新,确保人口流动可追溯,杜绝“黑户”隐匿。
它有连坐监督与轮查制度。
互相纠察:每日由一户持牌巡查其余九家,发现可疑人员(如盗匪或陌生面孔)须立即报官,否则十家连坐受罚。我的理解,这就是互相监督,互为命运共同体。
内部调解:十家内纠纷需先由同牌民众调解;调解失败方可报官,以减少诉讼,促进邻里和睦。我的理解是百姓互相激发大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责善,“讲信修睦”的社会公德目标就达成了。
它还分化改造“不良之人”。登记牌内曾有偷盗、教唆恶行之人,官府设“舍旧图新簿”记录其姓名,暂不追责旧恶。若其改过自新则除名,读到这里,我不由得赞叹先生,永远从“心”出发,给人以希望。
当时,南赣匪患有其特殊性。阳明先生以“十家牌法”切断匪民勾结网络,同时将治理单元细化到十户,实现“一县之事如视诸掌”的精准管理。
从道德层面上讲,它激发良知自治,阳明强调此法非为“连坐”而设,实为“连心。通过互相劝诫“讲信修睦”,引导民众致良知; 对登记在册的“不良之人”给予改过机会,以耻感驱动向善。
先生自言:“此法甚约,其治甚广。”
学以致用,我也在日常教学中用起来,在班级中的小组中分别选出各类小组长,检查古诗文、课文笔记、作业等,抓好落实,期待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互相督促,相互责善。
圣贤之道,可学而至。成长是我的需要,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什么时候结束都又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