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英格兰北》

去年冬天,一个无聊的三角恋爱情故事从我脑子里冒了出来。我决定把它写成小说,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人物也平平无奇,但我写了五万多字。这五万多字写完,我还挺得意的,后来我把它发在豆瓣上。没过多久,就被豆瓣拒签了。 在我考虑要不要把它下架之际,有人读完了这五万字,还写了评论。这点微弱的支持让我有了新的想法:重写这部小说。

我把原来的作品下架,以每天1000~2000字的速度重写《英格兰北》,写作的这段时间,每一个人物都在我脑子里萦绕。我想象他们说什么、做什么,我“坐”在他们身边,跟他们“对话”,了解他们是谁。我看着作品中的人物成长,并和他们一起成长。新的《英格兰北》共计十万多字,耗时68天。(我觉得这个数字还挺吉利的)

我尝试写小说一年多了,一直想挑战写长篇。说实话,即使写完了第一本书,我还是对写长篇一头雾水。执伞君一开始就说,我的长篇像是“用胶水粘起来的”。我再回头看自己的作品,并没有多少骄傲之感,甚至觉得它很普通。没有所谓的“强情节”,没有爱得死去活来的男女主角,没有车祸、癌症……就是这么一本很普通的书,我还是把它写完了。

我不敢边写边连载,我知道我心态不好,如果阅读量扑街,我肯定写不下去。我只能埋头苦写,写完以后上架,并且在写作群里战战兢兢地说:“我的长篇小说上架啦,欢迎大家围观。”其实我的心里还是很怕,我猜如果没有阅读量,我的心态还是会崩。

果然,不到48小时我就崩了。不是因为没有阅读量,而是因为我刷了豆瓣的上榜小说,非常惊讶:如今的网文水平质量都这么高了吗?那些鬼迷日眼的“爽文”都去哪了?为什么满眼都是清新朴实、意蕴悠长的好文字?

比较了其他平台的小说,发现豆瓣的文章质量最高,大量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其中就有很火的《小巷人家》《六姊妹》《180天陪产计划》。不得不感叹,现在读者、创作者的质量都提高了。

扯远了,接着说《英格兰北》。我给这本小说的定位是“言情”,其实我想表达的主题不仅仅是爱情,还有家庭、自由意志、成长等等……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笔力不足,写起来很辛苦。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阿尔法读者”。在他生病之际,我把几万字的Word文档扔给他(另一个被我投喂Word文档的是DeepSeek),他居然不辞辛苦地看完了,还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我心态崩溃的时候,他还会花时间倾听、陪伴我。而他本身还是个病人。

每个作者至少会写一部自传体小说。《英格兰北》算是我的自传体小说吗?其实我也不确定。梁笑笑是以我为原型的人物,但她又不全是我。我对她寄予了很多“厚望”,我希望她做到我没能做到的事,遇见我想遇见的人。等我写到这部小说的最后几章,我忽然发现我过于“爱惜”这个人物了,她不应该只是我的“理想”,她应该是梁笑笑。所以,我改掉了原来的结局,就不在这里剧透了。

第二个“理想化”的人物是尹清远。自带学霸光环的INTJ型人格,高冷而孤独。在原版中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帅哥,这一次我想让他经历一些普通人的“至暗时刻”。当然,我不舍得对他“下狠手”,我还是希望他找到幸福。

我在高中时确实有一位像颜小夕这样的同学,但我和她并不算很熟。她成绩优异、家境贫寒,有一天下晚自习,我看见她独自在哭。但是我没有像梁笑笑那样安慰她。我假装什么都没看见……逃离了现场。可能我当时太小了,不知道怎么安慰别人;可能我也怕她尴尬。写颜小夕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她,希望她现在过得幸福美满。

吕川之的人物原型……其实也是我(我就是一个分裂的神经病)。或者说,我希望下辈子投胎变成吕川之——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很包容、很开明,出国留学见世面,然后学成归国,报效社会。他为什么要喜欢梁笑笑?我猜可能就是冷静的人喜欢疯癫的人吧——我们喜欢的人身上有我们渴望的特征。

这部作品的剧情不强,但是深度还可以吧,至少我尽力了。祝各位看得开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