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和修行,修行是为了修正自己的行为,而行为又有粗细之分,而往往细的是因,粗的是果。
人心之所念,所思,所想皆是行为,故而人心的感受便是所思所念所想的结果了。
进而延伸到身体上,就有了表情动作,肌肉气血的活动了。
修心的目的是静心,平心,调和自己的内在,进而链接到内在不生不灭,本自圆满的智慧本源。
如此当内在调和了行为就有了品质,发自内在的品质,心表于行,心与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是根基,一个是表达。
很多时候,因为内心的不平和,导致了自己的不明,然后在外在和他人相处时就有很多的怨气,带着很多的情绪,这样有时候我们会表现出攻击性,这样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就分离了,而不是平和自然的状态。
行为是什么呢,语言,行为,这是表达的工具,很有力量的,这个工具会为我们创造出相应的能量场。心是根本的
而行为是果相,他们都很重要,发觉果相时反观其因,由因而修,自然动其根本,才有效用。
灵性是我们的本然,其平和,爱,智慧,力量,等等特质皆是其本能。
而心是具有选择的力量,我们可以选择先天本然的灵性,也可选择后天的分裂之念。
如此静心的目的是平衡自己的思念,思念简单了,就更容易在内在腾出空间,进而选择灵性的思想。
而苦的情绪其成因在于我们的念,我们的心态,修心也是修正我们的心态。
修正也即选择爱,平和,智慧,一体性的思想,视野。于是就会呈现出柔顺,乐观,理解的品行了。
心行是统一的,很多的人把他们分开了,说谁更重要,其实这并不重要。因为那是因果的关系,因果不分的,因为因果其实都是同一个。
道是什么呢,道就是自然啊,自然是什么?自然即是本然,先天自己之本然便是自然了。
修道修的是什么呢,修的是自然的心态,和顺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很平和时,看待事物也就是充满爱的,慈悲的。
反过来也是的,爱的感觉是平和的喜悦,爱是种平和的状态,允许的状态,原谅与慈悲的状态,当我们超越了分别时,觉察到了分别时,也就归于中心,归于爱了,这个爱与平时我们感觉的不同,这是种无条件的善,无条件的慈悲,宽容与接纳。这种爱所带来的是亲情,家人的感觉。它是种分享,是心里温暖的满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