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会给自己列一个书单,按图索骥,慢慢阅读。列书单的方式各自不一,有的人参考别人的推荐,有的根据专业、行业、职业等进行自己的选择。
起初,我也颇认同这种读书法。读什么书,心中有谱,不妄读,不跑偏。我会根据文学史来读、根据国家、类别、文学奖、作家来读。
不可否认这样的大量阅读积累能快速拓展你对文学世界的认知。说起各国、各家代表作品,头头是道,似乎广度无远弗及,但实际都只是蜻蜓点水,一遍过而已。
当阅读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发觉自己的浅谬。读了很多书,回忆起来的只有大概情节,和粗略感想,能骄傲的跟别人说这本书我读过,感觉如何如何,但透析辟理,就远不能及了。
将点编绘成网,世界才有清晰轮廓
去年,我读到奥威尔的《1984》,惊为天人,又拜读《动物庄园》。但也不过是震惊有所感,对于作品的深层含义和写作背景并不甚了然。
今年,我从奥威尔这两本书拓展开来,读他的《政治与文学》杂文集,读《奥威尔传》,读他的信件和其他小说,读别人的评论,对奥威尔的理解方才更进一步,触及核心——也即政治文学。
由于《1984》被誉为反乌托邦文学三大经典,我便进而阅读反乌托邦文学作品: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扎米亚京的《我们》、布雷德伯利的《华氏451度》、威尔斯的《时间机器》等等。
随即开始阅读乌托邦作品,如托马斯·莫尔爵士的《乌托邦》。了解到乌托邦设想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后,我又开始阅读理想国,并在网易公开课上学习耶鲁大学的《政治哲学》,其中有五节课讲柏拉图,三节课讲理想国。并进而对后世政治哲学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第二论述》等都有了一定了解。
在对《理想国》的研究性阅读中,我发现它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极权主义世界,与斯巴达、《1984》和人类历史上的极权主义暴政都有相似之处。并且,在阅读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对柏拉图的批判,以及汉娜·阿伦特的作品《极权主义的起源》对极权主义的解读中,对世界的过去和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读《1984》这本书,我用了几十本书作为注脚,如果列成表格,大概是:
《1984》-《动物庄园》-奥威尔作品集、传记
《1984》-反乌托邦作品-乌托邦作品-《理想国》-柏拉图其他作品-后世政治哲学作品及学术研究
看似跑偏的读书,其实核心还是在于理解《1984》以及《1984》所预示的恐怖世界。但这些作品固然是被当作《1984》的注脚及注脚的注脚而进行阅读的,却也自成一体,相互辉照。
我看到的不再是一种浮浅的作家描述,而是深入到作家描述的背景、根源及政治所指、哲学意义,并进一步对跨学科的历史、政治、哲学有所了解,将点连接成线,再编绘成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真正做到了“深入阅读”,得以理解世界的全貌。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或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不选择再读十几本几十本经典?我为什么要为了了解一本经典而读十几本几十本并不全是经典的书呢?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造就了无数辉煌的经典作品,似乎,仅仅是阅读经典,都足以我们花上一辈子,更别说一些非经典作品。但非经典作品自有其意义,它们可能是经典作品的模仿、N次重述、或蹩脚或精深的解读注释。
不读这些非经典作品,就无法知道别人对经典作品的看法,就只能将读书体验流于表面,停驻于自身经验所造成的感想。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指读书亦然。仅仅是阅读经典,而不去思考,或者仅自满于自己的思考,而不去研究别人的解读,那么对于经典的理解,永远只由于个人之见。
阅读再多,不能深入了解,也只是空中楼阁,徒具姿态,唬唬别人而已,如何能问心无愧?
经典不是读了就算了解,正是其深度和广度才使之成为经典。在国外的经典阅读课中,可能一本书都要读一个学期。海尔格尔就曾经开一学期课讲《理想国》,被认为讲得太快了!
这样的深度阅读才是真正的做学问。不要担心这些时间,它比你囫囵吞枣的阅读要划算得多!
乔布斯说:“少就是多。质量远比数量重要。”讲的就是少而精,而非博而不专。
胡适之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读书做学问,永远不要幻想毕其功于一役,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真正让自己变成一泓美玉。
读书过程中的“跑偏”,其实是不断在追求,在探索的一个过程。要勇敢的放纵自己,不怕“跑偏”,才能穷极本源。
不跑偏,永远只是通识阅读
当然,“跑偏”绝不是让你只读某一方面,其他不管不顾,更不是还没有大量阅读的基础,就自视甚高的要做某一方面的研究。
大量阅读是在找寻方向,没有大量阅读,你就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也没法判断前方路况。因此,大量阅读是一个基础,是通识阅读。
而“跑偏”则是在你有基础之后,选定一个方向、一条道路深入研究,作此中的专家,是精英阅读。
大部分人在完成大量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迷茫。觉得世界上书这么多,我永远也读不完,知识这么多,我永远也学不完,那我读这些学这些还有什么用呢?啥时才能够出头?
这个时候,应该恭喜你,已经完成了读书的原始积累,该是寻找核心业务,占领市场份额的时候了。只要你打造出核心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知识变现指日可待。
坐拥书山而穷,指的其实还是不会读书。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而人生有限。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求无涯,殆矣。”
但好在,在一个细分领域里,你是可以做到达到人类目前认知的极限的。这就是博士、博士后们触及的那个领域,他们在拓展人类的某一个方向的知识极限,他们也在“跑偏”。
因此,当你发现一个领域值得耕耘时,放心大胆的去“跑偏”吧!
非如此,何以穷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