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一位有所追求的作家,他致力于作品的美感和主题的深刻,坚守给儿童带来永恒感动的精神文学,想要打好他们“精神的底子”,其作品充斥着对少年儿童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的关怀,并具有着足够跨越民族语境的文学力量,可以打动不同身处文化的读者。他的作品如《草房子》、《青铜葵花》、等,曾多次再版,被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很显然,他是中国童话国际化这条道路上的领头羊之一,所以,本文将以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小说和数字传媒时代国际童书出版现状、发展等为基础,从现今中西方童话文学的各自倾向性来浅谈中国童话的国际传播。
现状:当前的中国童话的国际传播还主要基于人文关怀
打开中西方文化大门的好用的钥匙是什么?不言其它,有一把必定是“人文关怀”。历史上的各大思想几乎都是建立在人文关怀上的,乔达摩·悉达多为人的生老病死而悲,耶稣为下层人民的苦难而悲,孔子的“仁”之说也悲的是战火纷飞中人民的疾苦。儿童文学就需要这种可使人悲喜交加又感受到世界温暖美好的人文情怀:告诉你世界有黑暗,但是更有爱。人文关怀永远能引起不同文化的共鸣,是传播中第一手想要与人述说的,自然,童话的传播也不例外。所以,国际安徒生奖的一个评奖倾向就是它希望作家具有着人文情怀,能够以一种温柔的笔触去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实的事迹,去讲述美好又不忘现实,留下一个个想《海的女儿》那样让人纠结又叫好的使人深刻的文学作品。“发现用别的办法发现不了的东西”(林格伦语)。
而说到曹文轩,其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人文情怀,无论是他对于儿童文学创作的态度“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还是他的作品,都离不开成长、苦难等永恒能给人感动,给予人思考的的元素。曹文轩的文学创作浓厚的人文关怀情怀,主要体现在成长情怀和悲悯情怀两个方面。
首先,曹文轩的一大爱好就是创造成长型主角,是少年,不是青年。举例而言,他在《草房子》以小学生桑桑为主角,讲述他和他朋友的成长经历,以及成长旅途中遇见的人和事。六年的时光里,桑桑看过美好的诞生,也见证过美好如泡沫般轻易破灭的时刻。他助力了蒋一轮和白雀的爱之始发,也知晓了蒋与白的爱情因现实而破灭,窥见了真情又感受了现实之无情,;众人排挤秦大奶奶,他却好像悟出了些什么,不愿和他人一起;他也想过嘲笑秃鹤,但是因隐隐有些喜欢的女孩子纸月的不喜,而去思考自己怎样做才是对的。随着许多事情的发生,他清楚而朦胧地领会到了成长的意味。也还有一个杜小康,桑桑的死对头,可又是对方的知己。杜小康身上发生的是你看过的富贵人家小孩因外界缘故便不再复有荣光,一家成为穷人的故事,可就是这样常见的桥段,至今你去看都会渗透进你的思想,让你情不自禁地去在脑海里完成一次对自我抗压能力的追问和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曹文轩文字之功底深厚,就在于用这种娓娓道来的少年情怀悄悄侵入读者的心。
其次,曹文轩的作品历来以哀而不伤、优美而著称,可以说,作者强烈的审美情感就是对于悲剧精神的高度认同,他时刻崇尚美却又要痛人心,怀有悲悯情怀,有种红楼之古典美感:悲,才符合,才适宜。曹文轩认为“美的力量常常要比政治的、伦理的的力量深刻和长久”,而唯有苦难才是人最纯洁的自由意志的根源,它会触发人最本质的内心呼唤,苦难之美在曹文轩的心里更为长久,更能引起人之思考、共鸣,以激励人之前进。是在反应现实,也要激励现实。 曹文轩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一切进步思想都成就于苦难,人的成熟离不开苦难之悲。 当苦难降临到人的身上时,人的情感因之得到升华,灵魂在苦难中感受到命运的沉重和生命的坚韧,更可体会到阳光之暖,草叶清香,花瓣雅丽,进而拥抱到自己想要的远方。因此,看透苦难最能教给青少年人生道理的曹文轩,在这里,从阅读者的角度出发,苦难给了人们思考和精神上的价值参考,无疑对少年儿童的心灵塑造有着莫大的影响。正所谓儿童之成长是古今外都忽视不了的重大问题,试问有着人文情怀的作品如何不会让人感动不已?无论是国外的《绿山墙的安妮》、《哈利·波特》,还是曹文轩的《草房子》、《根鸟》等,其内核都要不开对成长的诘问,对劫难的塑造。苦难+成长,这两者的结合无疑会使得成长更有意义,引导着青少年进入到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毕竟,每个少年郎都会经历成长这个阶段才能长成青年,才能有资格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只有从小让儿童体会到苦难的重要性,后来的他们才会更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更能从乔达摩·悉达多、孔子等人事迹中悟得人生道理,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国际安徒生奖典礼上,给曹文轩的获奖词这样写道:“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不过,这些也说明,现今我国的童话传播主要还基于人文关怀的共鸣感。
中国童话现今传播着什么
世界上有两种世界性的文学,一是科幻文学,二是儿童文学。童心总是相通的,文学只要建立起了文化认同,那可能就是一种世界性文学。那么,抛开人类共同的命题——对儿童精神世界的人文关怀不说,中国童话其实还建立着文化认同的桥梁,传播着不同于西方的古典美。
事实上,在中国当代文坛耕耘了多年的曹文轩,一直被认为有些不一样。不同于其他一些作家,曹文轩是一手学术,一手文学,作品中有种对美的执拗。比如这一段,“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短短一个场景,作者描绘得十分动人,“苍苍茫茫”、“光光溜溜”等词的运用,营造出了一种古典意境美,类似“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般的古典凄凉,分外贴切。另外,可能是《细马》细马羊群的棉花一样的白,站在砖墙前被染成橘红色的细马,又可能是《草房子》里桑桑想要送别纸月而不得,流下的眼泪的苦涩,抑或是根鸟走过荒漠的寂寞和孤独,这些记忆,美到一定程度,不惧怕语言之差异。只需朴实,场景以联想,也就让人惦记。
然而,不得不说,汉语之美,有时的确难以翻译而出,可是就在2015年,英文版《青铜葵花》由英国沃克公司出版,沃克公司将书纳入其“世界的声音——全球最美小说系列”。其“最美”二字,意味着曹文轩作品中那种语言的美感被领会到了,中国的古典美在国际上又散发了不少异彩。《青铜葵花》中,“青铜”与“葵花”的碰撞,暖调和冷调的碰撞像一首唐诗一样,欢快而又明朗却带压抑的古典韵味,正可谓一片生机盎然,一片严肃静穆,一种中庸之美,敲开了中西方人侧重点本不一的观美心扉。
优势与劣势:现实上优,幻想上劣
中西方儿童文学发展之差异,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个侧重于现实性文学,“现实型文学的特质在于审美联想,这是一种制造性也即再造性想象的精神产品。什么是制造?制造是对已有的东西进行再加工”,一个侧重于幻想性文学,“幻想型文学的特质在于审美幻想。什么是幻想?幻想就是创造,创造就是无中生有”。而中国在经历过文革后,无疑是更为注重现实性文学的发展,以至于童话的创作中也是如此。回顾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你会发现幻想成分所占比例一直不大,即使是对动物的拟人化,也是将其等同于人类的生活,具有现实性。其中,虽然有如曹文轩在幻想性这方面做出了尝试,写有不输于西方儿童文学的《大王书》幻想性故事,但是终究是未能很好地将幻想时的文化美感打造出来,不够动人,从而常人知之甚少。毕竟,《大王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光明”、“语言”、“声音”、“灵魂”四宝的设定既传统,又西化,照理而言,若是能很好地结合,应该也会掀起一番热度。或许,这还是由于《大王书》过度在意幻想性,而不是让幻想性服务于现实性。
可是,在文学发展史上,永远是现实性文学更让人震撼,更能撼动人的心,更具社会价值。所以,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只因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才一直被选入课本,激荡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情感。现实性因其真诚贴近生活,在传播中常常更能抓人眼球,而恰好我们的文化的长处便是现实性强,我们的儿童文学也是长与此处。当然,这不是说,我们的幻想性文学不行,前面也不是说不用发展幻想性文学,我想突出的是,或许我们更应该记好自己的长处,将长处与短处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更好的儿童文学。回想《哈利·波特》,除却魔法世界的绚烂,不也是表现着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吗?《大王书》之所以没有引起太大反响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因此,稍稍脱离现实,不够震撼的《大王书》也就没能打开国际市场,而《草房子》、《青铜葵花》等则并未因为它们的年代感而失去让人感动的能力。
中国童话的国际传播优势在于现实性,劣势在于幻想性,其可见一斑。而今后我们还是需要像曹文轩这样勇于写作幻想性文学的儿童文学作家,但在作家进行尝试的过程中,或许都要记住的是这样一句话“发展新世纪原创儿童文学,第一,应取现实型与幻想型形成互补、两只翅膀一起飞翔的路向,用更加丰富多元的儿童文学作品服务于我们的少年儿童;第二,应寻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与民族气派的创作模式和风格,讲好我们民族自己的故事,使之既不同于以往的原创又不同于西方的原创,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提供优质多样的精神食粮”。
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发展
毫无疑问,我们进入了童书出版的大时代。这个大时代,依托的是时代进步,依托的是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依托的是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依托的是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依托的是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而随着互联网、云服务遍及全球,儿童文学的全球化是一个国家建立强国印象的一个表现之一,让全世界的少年了解到我们中国的灿烂文化,寻求到更多文化认同,是我们当前童话传播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且可能随着越来越多“曹文轩”的出现,童话的国际传播可观。但同时,面对着童书市场态势喜人,可我国的童书出版现状还未达到理想状态的现实。我们从童书“大国”迈向童书“强国”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1.作品本身:避免同质化、低水平
儿童文学不只是启蒙幼儿,它还应对少年的成长起到启蒙作用,因此童话书的出版要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出版社需要有人发掘督促作家写有特色的原创产品,而不是靠着引进国外的小说来分童书市场的一块蛋糕。不要别人出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你就去出个《十万个为什么》全集,毫无新意。
2.作家本人:提高原创力量,走出去
童心没有国界,中国童话要想打开国际市场,还需作家多走出去,看看国外流行的童话文学的内容,寻找闪光点,汲取营养用于自身,提高自己原创作品中用来荡漾人心的力量。同时,进行多元化主题的创作,丰富自己的笔力经历。我想,曹文轩之所以得到安徒生这个大奖,与他的文化传播的足迹延伸到了国外有很大关系。他于 1993 年10 月至1995 年3 月期间,在日本东京大学讲授中国当代文学;2003 年,访问了法国、古巴、墨西哥、巴西等国,分别在巴西的巴西利亚大学、墨西哥的作家协会和作家大学、古巴文联做了关于中国文学以及关于他本人创作的演讲;2005,又随北京作家协会代表团走访了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等国。而这还只是其得奖的十年前。
3.抓住机遇,紧跟潮流
大数据时代和云时代的来临,使得出版业遭受了一些危机,但人们对于纸书的热情仍然会在。在这个人们普遍压力较大的全球背景下,数据会让人欢喜,也会让人十分忧愁,所以很大程度上安静的儿童文学会成为人心中一片净土,具有可深挖的潜力。同时,国内的数字传媒也是落后于国外,若是紧紧追上,能实现儿童文学的电子化,让图片和文字更为精美,体现中国风特色,无疑会让中国童话的传播走在世界前列,前景一片光明。
五、结语
中国文化想来博大精深,其童话的创作也愈发多元化,而中国童话的国际化虽小有成果,但这一路还需我们紧跟时代脉搏而上下求索,不忘己身之短,博采众家之长,用优秀的作品让自己让自己的童话故事走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