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乘,皆去声。道,治也。马氏云:“八百家出车一乘。”千乘,诸侯之国,其地可出兵车千乘者也。敬者,主一无适之谓。敬事而信者,敬其事而信于民也。时,谓农隙之时。言治国之要,在此五者,亦务本之意也。
程子曰:“此言至浅,然当时诸侯果能此,亦足以治其国矣。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治亦不过此。若常人之言近,则浅近而已矣。”
杨氏曰:“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然使之不以其时,则力本者不获自尽,虽有爱人之心,而人不被其泽矣。然此特论其所存而已,未及为政也。苟无是心,则虽有政,不行焉。”
胡氏曰:“凡此数者,又皆以敬为主。”愚谓五者反复相因,各有次第,读者宜细推之。
敬事而信
字面意思是: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守信用。
但这句话也有可能是指的敬事鬼神,当然,把这个信理解为政府信用,国际信用是没有问题的。以下列举信字的一些用法。
《春秋》
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所以这话也可以理解为敬事鬼神,按照时节祭祀。以此推广,因为鬼神的力量,执政者对人民也要敬而信。
《春秋》:承事如祭。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孔子时代的儒家讲祭祀,是不铺张浪费的,但要完成一整套复杂的形式,同时由衷的恭敬。而墨子时代的祭祀,便已伤财害民了,所以墨子才有了《节用》篇。
节用而爱人
儒家对国家经济运行有着系统的思想,这个思想便是政府少征税,少扰民,省开支。或者用当代流行的语言说,就是“小政府”。
“小政府”一直到当代都无法实现,更何况在弱肉强食的春秋年代,国弱民富也许是可行的,但长期以来便像徐偃王一样,因行仁义而灭国。
小政府不一定可行,但不管是富国强兵,还是富国裕民,节用是一定要做到的。
《礼记》里大量的规定都是在强调节用。仪式要保留,但财物消耗要少一点。
《春秋》的评论里也能看出礼与节用的关系。
庄公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
庄公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御孙谏曰,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孔子认为因为俭可以突破礼的要求,因为俭体现了节用的,更是体现了仁。但在堂上拜君和堂下拜君的问题上,孔子认为应该守旧礼以体现对君的尊重。
但孔子也给子贡讲过“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意思是祭祀时羊还是不可以少的。
孟子觉得祭祀时用羊换牛是好的。
曰:“臣闻之胡齕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使民以时
儒家仁政理想实现,有个重要的物质前提,便是生活资料本身是充分的。生活资料充分,便可以实施礼乐。
《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孟子也在多处强调只要做到“无失其时”,只要做到使民以时,生活资料便基本是充裕的,充裕的生活资料便会衍生出分工和工商业。
但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却不断的强调生活资料的短缺。
《韩非子·五蠹》: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这种观点是不是很熟悉?近代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尔萨斯也就人口和资源的问题提出过类似的论断,总之人多了,财货少了,纷争就多了。
所以法家韩非的主张就是让末技游食都去做农夫,服从国家耕战的军国主义要求。这也是重商主义鲁祖管仲的经济政策,商鞅更是把这种政策主张发挥到了极致,直接导致了秦国的强大,直至一统中国。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生活资料丰富还与礼乐有关,吃饱了饭,有了空闲,“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春秋》里也显示了那个时代对使民以时的政治规定,如在农时筑城,则持批判态度,这便是夺了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