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松堂文集》中有嵇六赞府素来喜爱兰花,他亲自培植,像爱护自己的头和眼睛一样爱护它,还讥笑别人让兰花在外面风吹日晒,觉得自己最懂养兰之道。可是没多久自己的兰花反倒渐渐枯萎,而别人的兰花“则浓色可掬,蕊苕苕将放矣”。于是说:我从今后就知道兰花本来就是天下的贱花。我告诉他:“这不是兰花贱,而是你没有懂得如何使它珍贵繁茂的道理,它本质属于草木一类。草木有草木的性情,而你却以自己的性情强加到兰花上去,难道是兰花想要这样吗?名义上喜爱兰花,事实上是害了兰花。就像《淮南子》里所讲的事,喜爱熊就给它盐吃,喜爱水獭就给它酒吃,虽然想饲养它们却不符合它们生长的规律,你养兰花,不就像这样吗?
其实我们培养自己的孩子跟嵇六赞府养兰花不是一样吗?我们常常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孩子,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对孩子最好的,我们非常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提高效率,少走弯路,但是我们却因为不了解他们,甚至不了解自己,而采用了不恰当的方法,结果事倍功半——不仅孩子没有学到我们的经验,而且我们还失去了亲子关系,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