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块火腿成就的,对我家来说有史以来第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为什么这说?
因为我家的出行势必都是精密计划后的产物,天气、衣物、旅行团的对比,还有攻略,提到攻略,基本上玩的地方我都要查找一遍,充当导游的角色,没错就是指着所有事情,然后娓娓道来讲故事的那种。至今我还留着去故宫博物院那张我自己标满符号的地图,并且还分享给了很多小伙伴。
除此以外对于我家来说,最难的最大的部分大概就是食物,不论短途还是长途,我们都会带上超出你想象的食物,例如一次短途大客旅游,我妈妈带了8个桃子还有N个西红柿黄瓜之类的水果……
所以综上所述,基本上我家的出行一般会从一个月前就定下计划,然后开始陆陆续续的准备,父母岁数大了,也需要时间调整身体状态。
今年出行的计划受疫情的影响,全部取消,一个拥有8天假期的双节,让人寂寞难耐,由于一直比较忙,也没有制定什么出行的计划,提前两周问了下蓟县的农家院,全部爆满。看着老妈妈眼巴巴渴望出去游玩的小眼神,我们临时决定当天去蓟县梨木台,当天回,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行程。
于是我订了票,考了两锅面包,派老爸买了一块火腿,几个橘子,带上几块巧克力和三瓶水就出发了。
早上5:30出发。晚上21:00到家,中间爬了9个小时的山,开了6个小时车。老爸老妈开心的不得了。我也觉得很满足。通过和父母旅行让我成长,如下:
1、为他们准备足够的热水和食物。
我的父母已经67岁,但是爬野山完全没问题,基本都能登顶,他们也把这种登山活动看做一种精神洗礼,以判定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他们唯一不能缺少的是热水还有食物,一路上他们会一直保持小口喝水和吃一些小食,比如坚果、桂圆、枣,水果或者雪花酥。所以不管多重,请装入你的背囊。
2、为他们准备足够的衣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畏寒,另一种是冷热调节恒温性变差,不像年轻人,出汗可以忍着,冷活动活动就暖和了。他们要随时增减衣物,秋天这个季节可以给他们带上轻便的棉服和一件加绒的冲锋衣,热了可以穿冲锋衣,冷了加入薄棉服,但是冲锋衣一定要穿在外面才暖和,而且一旦出汗,冲锋衣是不能脱的。所以不管多麻烦,请帮着他们带好衣物,并一路耐心的帮他们脱穿。
3、准备好N+1顿的正餐。
我家肠胃都属于超级敏感型,基本不能随意的走哪吃哪,所以要带够食物,并且要多准备出一顿,因为到了外面,他们会变得紧张,就比较爱饿,而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随便吃点什么就够了,而是必须好好吃饭才有力气,所以别嫌麻烦,准备好食物,并且找地方踏踏实实的吃。
4、尽量不让他们背重的东西和双手提东西。
尤其登山,什么单反相机、水壶尽可能的自己承担,多用双肩背包,选择专用的旅行背包,这种背包自重几乎可忽略不计,尽可能的减少他们的负重,尽管这次我们才刚开始爬,我伟大的母上大人就买了5斤山楂,当然我要抢过来背,所以就变成了加上5公斤山楂的负重登山9小时,尽管我一路卖力气把橘子短时间吃光,但是还是很重。一路上为了安慰老妈的自责,我说这是一包虔诚的山楂,也是一包见过世面的山楂,漂洋过海,跋山涉水到咱家,当然最后还是磨损的很厉害,被老妈熬了红果酱,不过没办法,谁让是我老妈呢,千万不要因为这些事情和他们生气,他们开心就好不是吗,上了年纪有的时候总是想不了那么周全,看到红灿灿的山楂甚是喜爱,买就买了吧,开心最重要。
5、为他们记录拍照。
以前曾经因为拍照的问题和父母有过口角,认为出来玩就是享受啊,拍照是个很打乱节奏和心浮气躁的事情,影响看景,后来他们说自己年纪大了,有些地方不可能再来第二次,照了照片回去再看就是第二次旅行,都是美好的回忆,从那以后我就很耐心的给他们拍照,并且随走随拍记录全程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是怎么手拉手走过天险,如何互相为对方整理衣帽,看看以前的照片,季节在变,衣物在变,体态在变,年龄在变,唯独不变的是他们紧握的双手。
总之自己快点成长变强,带他们玩的舒适开心是我努力的方向,加油2020,假期马上结束,我也静待一件事的结果,做自己想做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