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有关系,好办事。正面管教里有这样一句话:解决问题之前先连接。两句话,异曲同工,也让我深受触动。
可是,怎样产生关系?怎样发生链接呢?
正面管教又教了一个工具:共情。
共情是什么?
通俗地说,共情就是说出对方的感受。
怎么说呢?
可以用"你句式"。比如:妈妈看得出来(知道/明白……),你现在觉得_________(感觉词汇,比如生气,伤心,难怪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情绪的原因)。我猜,你但愿________________(孩子的愿望)。
那么,共了别人的情,我们自己的情要不要共呢?
当然要!尊重是相互的,既要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尊重情形。
共自己的情,就是尊重自己。
自从共自己的情呢?
可以用"我句式"。我觉得_______(感觉的_词汇,难怪,担心,生气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原因)。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尊重的解决办法)或“可行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这个时候,两个人在冰山下面的感受层面上沟通,才有可能畅通无阻。因为,感受是真实的,沒有对错,也是最容易让对方理解和接受的。而如果在冰山上面事情、行为的层面上沟通,很容易陷入对错之争、权力之争,这样,两人只会陷入沟通的死胡同,谈崩说砸。
前几天,儿子和同学发生矛盾,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
我:今天发生什么事了?
儿子:我洗颜料桶时,xx不小心踩了我一脚,我让他道歉,他没道,我就把脏水洒到他身上了,他也给我洒了。
我:你觉得你今天做错了吗?(我觉得他行为过激,确实有错)
儿子:沒有。(固执、僵硬地)
我好诧异,明明谁都能看出来他错了,他居然还说沒错。
这时,我想到了链接和共情。
我:我猜当老师只批评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感到很委屈,是因为你觉得那个同学也有错,你希望老师公平对待,是吗?
儿子:点头,哭了。
我:来,妈妈抱抱,妈妈理解你的感受,如果别人对我不公平,我也会感到很委屈。(我静静地抱着他,感受着他的感受,儿子也慢慢放松下来)
之后,我和儿子讨论,他也认识到了自己过激行为的错误,并主动想到了下次再碰到这种事情的解决办法和对本次错误的补救措施。
从一开始孩子的不配合到问题顺利解决,其实就是我用共情这个工具和孩子进行了链接,如此简单,又如此见效。这其中,有深深地看见,浓浓的爱和尊重,所以,容易打动孩子,也深深触动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