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
一、精力管理VS时间管理
再高效的时间管理,也无法确保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每一件事,所以,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时间是公平的,对于每个人来说,一天都是24小时,但不同的精力状态,则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二、精力管理概述
1.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括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如果精力不足,做事情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精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生命的终极质量并非看活得够不够长,而是看我们如何在拥有的时间里精力四射,拥有激情。
2.有效的精力管理,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心流”是意识的一种最佳状态,是一种极致的专注状态。全情投入带来的是高效、健康和幸福,它需要身体、情感、思维、意志各方面都达到高度一致。
全情投入就是达到最佳效能时的最优精力:活跃的身体,联动的情感,专注的思维和内省的意志。实现全情投入,只有依靠有效的精力管理。
3.高效表现的节奏——劳逸结合的平衡
人的精力本身就是波动的,如同钟摆一样,人的高效表现自然要顺应消耗与恢复的节奏,也就是劳逸结合。
“效能金字塔”由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4个方面组成。人的精力如同钟摆处于波动状态,全情投入就需要在各个层面都保持消耗与恢复的平衡。
精力消耗大于恢复,或者精力恢复大于消耗,都是不好的。
钟摆式精力管理,就是劳逸结合。你可以把生活拆分成一系列可以掌控的时间,利用这些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休息,以维持精力消耗与恢复的平衡。
三、精力管理的4个原则
1. “全情投入”需要同时调动精力系统“效能金字塔”各个层面的4种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体能→力量、耐力、身体的灵活性和恢复力
情感→ 情绪、人际关系
思维→专注力、创造力、现实的乐观主义、大脑的可塑性
意志→责任心、奉献精神、追求人生价值和意义
“全情投入”的反面“心不在焉”→“倘若心不在焉地生活,你便看不到、听不到、品尝不到、体验不到许许多多可能让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丰富刺激的事物。”(心理学家埃伦·兰格)
2.全情投入需要保持精力消耗与恢复的平衡。
精力储备的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
精力曲线→当我们不断消耗精力,却没得到充分恢复时,情感和思维的跃动就会变成一条直线;当我们没有消耗足够的精力时,体能和意志的跃动也会变成一条直线,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衰弱下去。
想保证精力充沛,要学钟摆,按照一定的周期消耗和补充精力,在某些时间段全心工作,在另外的时间段全心退出,有节奏地使之达到平衡。
3.为了提高精力,我们需要走出舒适区,提升承受力,打破极限。
压力是成长的关键,压力就是动力,无论身体、情感、思想和精神各方面,走出舒适区,接受一定程度的挑战,突破自身极限,便能获得成长。
“那些打不倒我们的,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尼采)
4.建立良好的仪式习惯,是精力管理最有效的方式。
生活中许多积极而高效的时刻,背后都少不了某些特定习惯的帮助。
毅力和自律将人们推向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而仪式习惯自动把人们拉向某条轨道。
在一些不太需要体力的事情上,人们的自制力也会消耗精力,而习惯是节省精力的好办法。
仪式习惯的好处在于,确保我们在非必要情况下,尽量减少意识、精力的消耗,节省下来的精力可以用在其他需要的方面。
在精力系统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养成一些良好的仪式习惯,比如早睡早起、健康饮食、定期锻炼、专注思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