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博士老公在准备一个重量级项目答辩。作为学校学院2021年入选的个位数候选人之一,他既是厉害的又是没那么厉害的。厉害是因为其他候选人都是学校的教授或者副教授,而叮爸目前只是学校的研究员却有幸获得会议评审资格。没那么厉害是因为他自己也一直感叹其他人太强了,文章好点数高,真的PK不过他们,压力好大。
从月初收到项目获得会议评审资格开始,叮爸整晚整晚睡不着觉,用他的话说是压力不得了的大。从昨天到今天,实验室、学院和学校轮番组织预答辩,给他们的演讲提意见,然后再综合各专家的意见调整演讲的内容和思路,一直到演讲的PPT和录音提交(疫情防控导致取消现场答辩)。
昨晚睡觉前叮爸就说今晚回到家一起去吃烧烤,我说好。我懂他的点,希望用晚上的烧烤来结束今天难熬的一天。就像之前自己备考在职研究生时一直期待考完试后放飞自我的日子。
叮爸确实不容易,一个江西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子,从一个不入流的本科毕业后一直读硕读博,一路走来。没那么亮眼的第一学历让他在各项项目答辩或职务竞聘上吃了不少亏,眼看就到35岁的关口,他把这个项目的答辩资格牢牢拽在手里,当成可以为自己留在梦寐以求的学校的重要筹码。给予的重任越大,压力越大,这种压力完全不亚于被大家称为“一考定终身”的高考。
当重压下的叮爸说出“有时候真想直接去xx大学当老师好了,我只想过普通的小日子,真不想搞这些项目了,吃不消”时,我明白此刻的他只是因为对项目答辩结果抱有期待,所以才会被事情的不确定性折磨因而产生巨大压力。
正如中午我跟叮爸通电话时说的:加油,尽自己所能,6月很快就过去了,无论结果如何,我敢肯定这个过程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