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语、数两科自刷两张试卷的附加题。


语文附加题没有耗时多少,不会就是真不会,想破头也想不出,因为古诗没法胡编乱造。
数学听她说做了有一会,因为用了计时器(整张试卷45分钟),所以心沉不下来,最后一步简直逻辑不通。
总结试卷错题时,我跟娃聊了一下关于行程问题她目前存在哪些不足,我先让她谈谈。
“妈妈,相遇、追及、火车、过桥我都是可以的。”
“嗯,这倒是事实,那为什么这道题做不出来呢?”
“是我刷题不足。”
娃总结出自己刷题不足,这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我的心急。
在没接触路程问题前,我其实给娃规划了用仅仅2课时就刷完所有的内容(5年级前的难度)。事实上,这么做的后果是再做题时,娃总是不熟练,甚至不会变通。最简单的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她也运用得不好。现在想来,是她囫囵吞枣并没有消化。
我们家有一个共同的偶像:曾国藩。曾国藩是典型的求慢求稳的人,不论是他自己的人生规划到部署打仗,曾国藩都是稳中求胜、越走越远。
放到今天我的育子实操上,很多时候我都求快,却忽视了“慢即是快”的哲理。
如果娃稳稳的、扎实的将路程问题消化,也许解决今天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期中数学考试的范围是1-4单元内容,这道路程的附加题娃用了方程的解法,严格上来讲,期中没学到第五单元方程,这么解是不合适的。她能利用方程我也很意外,而且思路是对的,可惜式子失误在少了一个括号,导致得数与实际相差甚远,不得不草草胡乱收尾。
下午娃自学五下正方体和长方体时,我便让她慢一些,不要急着刷练习册,将课本上的内容消化掉为上。
带孩子学习,万不能求快啊!
语文的附加题其实恰好印证了“慢就是快”的理念。古诗这块娃从3年级下册开始背诵,因为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时间允许几乎天天坚持,每1、2天一首,甚至有的要1周背下1首,虽然慢但经过这一年半的努力,还是有点成效的。
5句诗词填空,除了错字,填对了4首,最后一首实在是没背诵过,如果真的是一次真实的考试,这道10分的附加题怎么也能得上一半分。
慢就是快,是稳扎稳打的真谛。用一句俗语来概括:贪多嚼不烂。从前我在娃的数学学习上太急功近利,反而是浪费了时间,快就是慢。今后调整方案,慢一点、稳一点,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