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时间,一年只能看一本书,那么我强烈推荐你看这一本。去年见到罗胖那次,跟君和堂的潘总聊天,他推荐了樊登读书会,在樊登读书会里我听到的印象最深的书就是这本刻意练习。
之前很少考虑过如何成为一个杰出的人,也没有刻意的分析过自己最适合的究竟是什么,只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按照社会推荐的所谓成功之路去努力。
创业之后情况有所改变,自己会主动的去学习很多很多新的东西,涉及一些之前可能没有想过的领域。但是还是处在按需学习的阶段,需要用到什么啦赶紧去恶补。所以应该说人生到现在,基本上是自然发展的结果。
而在我心目中,天才和大师都是因为天生在某一个方面就与众不同,是基因决定了天才的种子。而大多数人可能跟我一样,并没有哪方面特别突出,也就不可能成为天才和大师。
而这本书打破了我这长久以来的观念,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是有目的刻意训练出来的。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本书的作者做了一个实验。比如你认为一个能够随机记住随机82个数字的人是不是天才?也就是说你随口说82个数字,他马上可以一字不差地重复出来。你肯定会说当然他肯定是天才。但事实是,参与实验的史蒂夫跟我们每个人一样,最初只能记住8-9个自然数字。
是持续的学习,不断地找出界限和障碍在哪里,并且想办法解决界限和障碍,让他做到了这一点。经过作者指导他进行了200次左右的练习,他就成功地记住了82个随机数字。在这个方面,他被训练成为了天才。
那么刻意练习,也就是有目的的练习跟我们平时的所谓的天真的练习区别在哪里呢?在我们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时,我们全都遵循很大程度上的相同模式。
通过最开始的学习阶段后,让这种技能变成了自动的,自然而然的。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有20年驾龄的老司机,如果他平时没有刻意的训练过,他的水平跟有五年驾龄的司机差别很小,甚至可能还会稍微的差一些。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的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而刻意练习有四大特点,第一,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第二,是专注的,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第三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最后,可以练习需要找出舒适区,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按着这篇文章的观点,再想想今天的人工智能,他最开始也是一张白纸,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反馈一点一点的把它训练成远超人类的大师的,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甚至用机器起草律师文稿,都已经走入了日常生活中。
听说也做过这样的实验,让机器人进行小说的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品质很高。那么这样说,是不是社会发展下去,最后所有的大师都是机器人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