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培养系列解读

基于周士渊教授的《习惯学》,加上这次具体的培训触发,特对学生习惯培养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习惯培养指标的确定

    学科组方面:每个学科组整理出本学科课堂中的现象,从中抽取出需要贯彻的习惯,然后汇总,找共性的作为重点习惯,在整理出若干个次重习惯。这样就汇总出来了学科需培养的习惯;然后从学校层面,政教管理这一块搜集整理7—9年级的年级学段需培养的生活习惯 。在两方面的合集中筛选最重要的习惯,然后按年级排出执行顺序。

二、习惯后期的推进与激励措施。

   评周习惯达标班级,挂一星习惯班标志;积分加5分

 评月习惯达标班级,挂月亮达标班级;积分加10分

   评年习惯班达标班级,挂太阳达标班级。积分加20分

   惩罚制度:凡上周达过标的习惯不允许反弹,凡下周检查新习惯时,旧习惯不符合要求的,新习惯符合要求也不予达标。并扣积分5分。

   对应到班级积分上,学校就不用再检查卫生纪律等日常工作了,直接与习惯星班级评比挂钩就行了!

   同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也可这样操作。整理出小学应遵循的习惯标准,然后让初中与小学对接一下,小学一直强调贯彻的,到初中后的这个指标就可以铺垫推进,然后对照小学的习惯培养修正中学习惯培养执行标准。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出台一个系列的习惯培养手册,也是我们新区的一大特色,而且可以当做校本课程,作为班会主题课的一本教材供我们连续使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