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开始,传销在我国逐渐兴起。其利用行业制度漏洞,巧立名目,精心构筑了一场“发财梦”,曾令无数参与者深受其害。传销给受害者带来不仅是金钱的损失,更多的为心灵上的摧残。骗局背后,其荼毒人心的恶行令人发指。因身陷传销而不能自拔,致亲友反目,家庭破裂之悲剧数不胜数。今天德家在此对传销之“心理学”手段进行简要分析,望借此起到警示作用。
心理学是一个很神奇的学问。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做出一些平时看上去不可能做的近似于丧失理智的事情,但是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这些事情都会变得很容易理解。
“首因”效应。在平常的生活中,很难想像一个人受朋友邀请去做客,晚上睡觉前,朋友还会给他洗脚。但在一些传销组织里,这是“行规”。当新朋友来到一个陌生的团队,受到热情到过分的接待,被欺骗的想法会被降到最低限度,想与这个集体融为一体的愿望促使他们与那些人互动,于是,找出谅解他们把自己骗来的理由是容易的。这即是非法传销组织在新人身上所实现的“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群体暗示和从众效应。传销的组织者们充分运用了心理学中的从众原理,亦即利用群体效应打消参加者对安全与否的疑虑。获得安全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会有一个起码的思考:这件事对不对,这样做行不行,做了值不值,有没有什么风险。但是,我们也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参加某个活动时,参加的人数越多,大家的热情越高,就会越相信活动本身的可行性。进入传销组织后,受害者看到的是一群斗志昂扬、雄心勃勃的“淘金者”,他们不厌其烦地向他们灌输前人成功的秘诀,以群体意志动摇、迷惑他原本的认知,相应地,群体的“鼓励与关爱”使他对参加该组织和活动产生起码的安全感。
消除罪恶感。传销的组织者们还需要突破参与者的罪责感。在传销组织中,组织者往往通过系统的方法消除参与者的罪责感。一是宣扬活动的合法性和利他性。如混淆传销与直销的界线,将传销活动夸大为前途光明的合法事业,强调拉下线的行为是在帮助对方,是善意的欺骗;二是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让每一个参加者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的情感互动,用温情去打动、融化,使参加者通过对“家”的信任发展为对组织和事业的信任。
造神。传销组织也很会利用大家先入为主的心理进行“造神”,塑造榜样的力量。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权威”的信任推翻自己正确的直觉,而服从错误的意志。在传销组织里,很多人不了解国家对直销业的政策与规定,甚至不知道那个“权威”是谁。但是只要他们证实那个人的确在直销舞台上扮演过“神之使者”的角色,他们就会对国家“支持”他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这一点笃信不疑。
破窗效应。一间房子如果有扇窗户破掉,没人去修补,不久,别的窗户也会被人打破。这种“破窗效应”发生的临界点,在非法传销组织里的表现是在说第一个谎言的时候。一旦开始说谎,人就失去了廉耻,只要说了第一个谎言,说第二个时就不会不好意思了。只要开始说谎,无论是邀约还是问家里要钱,或者是跟新朋友沟通,说起谎来都会觉得心安理得。
渴望“扳本”的心理。当参与者们进入传销组织后,慢慢地,甚至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骗局,所有之前美好的许诺,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但是大部分的人却不愿就此收手,他们在这一行已经投入了许许多多他们认定他们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找一个下线,把本扳回来,以此来转嫁自己的损失。传销里的心理学或许还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