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草悦读美一天#D68
记得去年有一组令人震撼的照片,其中一张是电子显微镜下的人体,照片用不同的色彩区分了不同的菌群,整个人体看上去就是一副流动的彩色点阵图,每一个小点就是一组微生物。
《微生物:看不见的魔术师》的作者尼古拉·戴维斯,是英国动物学家、作家。她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动物学学士学位后,曾从事鲸鱼和蝙蝠的研究工作,之后就职于BBC自然历史小组。她是一位屡获殊荣的儿童图书作家,其作品包括《微生物:看不见的魔术师》《动物小百科:探索海洋》《鸟类世界》《关于自然的第一本书》《大蓝鲸》《海豚宝宝》等野生动物系列绘本。而绘者是艾蜜莉·萨顿(Emily Sutton)与英国沃克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第一本书。艾蜜莉·萨顿毕业于爱丁堡艺术艺术学院的插画专业,现居住于英格兰的约克。除了为图画书绘制插图外,她也画油画、做雕塑并做平面设计。她说:画这本书让我开了眼界,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我被这些小到要用显微镜才看得见的微生物吸引。
这样一本描述微观世界的科普绘本,开篇是从一只巨大的蓝鲸开始的。我们肯定都认识很多巨大的生物,不大不小的也认识不少!而一些微小到一根蚂蚁触角上就有几百万个的生物,我们却可能无从认识。不得不说,作者很懂孩子,她知道如何用比较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大和小的概念。如何用简洁的方式让孩子明确微生物无处不在。比如,我们都知道印度是人口大国,孩子们也都很了解一把勺子能装多少东西。于是作者说一把勺子能装满的微生物的数量和印度人口一样多。类似这样的比喻和比较在本书中有很多,帮孩子构建一个直观的理解渠道。而绘者更是浪漫,笔触简单清晰,色彩柔和美好,这让看这本书的人们很容易的接受了这些我们肉眼无法见到的生物们!
然而,更吸引人的是“魔术师”这个定位。万物存在必有道理,微生物之于整个生物界乃至地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天然排斥和恨不能完全灭之的细菌,病毒,为什么地球进化演进的过程中有它们的存在?作者和绘者匠心独具的阐释了微生物们变魔术的过程。食物变成堆肥,石头变成泥土。万年岁月轮替,不变的其实就是它们变的过程。
微生物的裂变也让人叹为观止,可是你要跟孩子们谈裂变,估计孩子们会问到你发疯。然而只是用时间和面积这样简单直观,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释,别说孩子们,连大人都很喜欢呢!
合上这本书,我不禁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渺小,而什么又是巨大呢?微生物的身躯是渺小的,数量却是巨大的;个体能量是渺小的,然而整体作用却是巨大的;个体影响是渺小的,但每个时代都有它们作用于政治经济以及人类演进的证据。就像现在的新冠疫情,一个病毒细胞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字,已经和人类行为的演进,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职能的变化紧密连在一起。
是渺小还是巨大?这个魔术师给我们的提问或许也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