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的“兵哥哥”

【原创首发】

8月1日,是一个激荡人心的日子,心里涌动着一波波小感慨,由于当天事情太多,没来得及记录,现在补上。

这一天,在鸟伯乐写作群里,小伙伴们纷纷向当过兵的人表达祝福,我想起了中学时代学过的一篇课文——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全文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中三个典型事例,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虽然过去了很多年,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至今印象深刻,从小就对那些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保家卫国的英雄模范无比崇敬。小时候叫他们“解放军叔叔”,长大后称他们“兵哥哥”,他们英勇无畏的形象被千家万户熟知,他们活在每个人的心里。

最初对军人的敬仰和热爱,应当是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高中毕业后去当兵,奶奶舍不得他追了一程又一程。到部队后父亲特别能吃苦,擒拿、散打、集训等样样领先,身手敏捷,在部队里他和另一名同样优秀的战士被称为“一对猴”,后来父亲被选去当了军区首长的警卫员,更加勤勉,除了站岗放哨后勤保卫,还有了许多业余爱好,篮球打得漂亮,写一手好文章好字,还会吹拉弹唱,父亲除了个子稍矮一点,其他都符合当时“军中骄子”的要求。父亲虽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斗,但他刚正不阿、严于律己的军人特质是我们亲自感受的。我们小时候见到父亲的次数少,只有在探亲的时候他才能与母亲和家人团聚,有时候想父亲了就去看桌上玻璃下面压着的照片,听母亲说父亲的事情。父亲身穿绿色军装,头戴解放军帽,手握钢枪,身姿挺拔,表情严肃,眼里流露出坚定的目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军人作风一直让我们胆战心惊,对我们管理严苛,每个寒暑假的家庭会雷打不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都要汇报学习情况和下学期的打算,然后聆听他老人家几个小时的训导和教诲……长大以后才明白父亲的一片苦心,对我们是严管厚爱。后来父亲受迫害回了老家,村里的人有什么委屈和不公都来找他主持公道,他义不容辞替他们想办法拿主意,父亲的正直和热情,在当时村寨里有很高的威望。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有一首儿歌《一分钱》,里面的歌词再熟悉不过,“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叔叔拿着枪,跟我把头点,我跟叔叔手拉手,叔叔再见……”这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经常听到的歌,对“解放军叔叔”又多了不一样的理解。小时候看的很多电影也是战斗故事片,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无数战斗英雄舍身取义,英勇就义的热血场面深深刻进了脑子里,对军人的那份崇拜是独一无二的。

到了青春期,对军人除了崇敬还生出些许别样的情愫,憧憬着将来男朋友的模样,一度时期都与军人的形象重叠,希望能找到一位“兵哥哥”,“兵哥哥”成了我少女时期的梦中情人,觉得自己未来的伴侣就该是高大威武,正义感满满,又不失儒雅风度的类型……缘分这东西很难说清楚,现实世界里没那么浪漫,更没有与青春的梦想撞个满怀,终是与“兵哥哥”们有缘无分,擦肩而过!

步入社会后,对军人的了解和认知更深刻了些,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军人用血肉之躯和刚强意志筑起了安全城堡,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奔赴哪里,地震灾害、洪水泛滥、森林失火、病毒肆虐、边防要塞……每一处危险的地方都有他们义无反顾的身影,他们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安危放在首位,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无怨无悔,让人热泪盈眶,肃然起敬!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我心中永远的“兵哥哥”!

世界因你而安暖!人民有你而幸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