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长宁区某小区试点启用两网融合智能回收箱,通过扫码投放、智能引导、有偿回收的方式,不仅让社区老年人享受到更便捷的“家门口”有偿回收服务,也提高了年轻人参与可回收垃圾精细化分类的积极性。
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效减少污染、减少占地,通过资源回收,变废为宝,物尽其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一是要强化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团委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通过科普进社区、趣味答题、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提升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和正确投放率。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响应绿色环保的号召,将环保意识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区,使垃圾分类融入居民生活,营造“垃圾分类人人知晓,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完善设施,建立全链条处置模式。垃圾分类工作主要分为收集、运输、处理三个阶段。在垃圾收集阶段,通过设置垃圾分类投放集中点(站),完善投放点的遮雨、照明、洗手等功能,并合集设置放置智能回收箱、4色垃圾回收箱等引导设施,引导群众将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投放,满足群众的投放需求,便于垃圾后续的集中管理。在垃圾运输阶段,要升级改造运输车辆,专车专用,根据实际积极调整及优化收运路线,将垃圾及时清理转运。处理阶段要优化处理手段,通过回收利用、卫生填埋、垃圾焚烧、堆肥利用等方式将垃圾无害化处理并产生新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