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读后感:
第二遍读郦波老师的王阳明传,结局时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变成泪水来表达。这里面有悲愤,醒悟还有感激。悲愤源自该书结尾对王阳明临终的描述,两肩正气,一代伟人王阳明,用尽一生解决民生疾苦,江西广西剿匪,挫败宁王之变,守护大明江山,其心可堪日月,光芒万丈,然这样一位五百年来的完人却在死后被治罪,原因是他没有帮助朝廷实现疆土的野心,收付安南。妒贤嫉能,中饱私囊的政治风气和王阳明烛照千秋的精神境界,相距甚远。最后思乡心切,回乡的遗愿未能实现,他也不遗憾,因为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多年来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浓厚的兴趣,源于做导游时立的志向,那就是成为一个民间的外交家。因此我广泛阅读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易经》《道德经》《论语》还有《大学》和《中庸》,无论哪一本都不及今天读心学后带来的感受深刻。原来读这些书背后的理论支撑是《大学》里面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我在这些经典里面寻找真理来格,因为“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但是现世很多问题我依旧感到困惑?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也没有匹配我努力的工作,婚姻还有其他的人生境遇?格物致知没有告诉我如何解决我心中这些贼,的确如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暑假的时候来到中科院上课,其中北师大的宋韶光老师有一门《自我成长》的课程,没有对应的教材,但是却是一门独立的科目。我很好奇这样的鸡汤题目是否可以支撑起一门课程,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听课,却获得前所未有的成长体验。他在课堂中运用咨询技术带我们寻找内心的小孩,我看到的是一个偎依在妈妈肩上的安静小孩,并不是想象中的缺乏安全感的哭泣中的那个小孩。原生家庭虽不完美但是我的父母尽他们最大的努力给予了我爱与付出。他后来又引导我们反求诸己,反复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和心理学都在论证的一个点:自己是最重要的。如何提升自己的力量你需要自我觉察,心怀感恩,接纳不完美。这堂课开启了我寻找解决困惑的一些思路,听完课后竟然流泪了,因为他触及到了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挖掘到了问题的根源。人生的窘迫或许不是外界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人究其一生要战胜的不是命运而是你自己?
如果说宋老师的课抛砖引玉,引领我来到心学大门前面,王阳明的学说则帮助我真正解脱和成长。他的前半生也在上下求索,研究领域从兵法到佛学,道家还有程朱理学,但是解决的问题始终不够彻底。直到被贬贵州龙场驿,良知从百苦千难中来,他悟出心外无物。世界是你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人生境遇百转千回,而你可以心不动。应了苏东坡那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道理悟出来还只是第一步,还有第二步的知行合一,没有行动的知道不是真正的知道,所有的领悟都需要事上练,在执行中去强化和检验。当世界已经是自己的了,也在践行知行合一,还需要提升人生的境界以映证一层格局看自己,二层看周围,三层看天下。心怀天下讨论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你是选择做世界的敌人还是朋友?如果是朋友那就应该致良知。良知来自孟子的不虑为知,谓之良知。良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是一种善和美的代名词,或许表现出来的是恻隐之心,或者是羞耻之心。但是普通人的内心锈迹斑斑,被各种消极的情绪和认知蒙蔽,而圣人的内心如明镜一般清澈,他们为人坦荡,力求每件事从良知出发,类似于佛教中倡导的发愿要够好,克服心中那些如影随形的负面认知。因此心学是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包含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方法论,为世人指明了一条修炼之路。修成什么?心中的圣贤。
冯友兰概括了人生三大成功的路径,立功这是世俗的成功,财富和地位,这条路除了努力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命运,命里有时终须有,这一点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去面对和接纳的事实,这个世上就是有很多人没有那么努力也获得了世俗意义的成功,同理,也有很多如我这般努力却没有获得多大成功的人,但立功就是终极的快乐吗?很多人认为是,特别是在今天的中国,价值观趋于一致的情况下,世俗的成功,趋之若鹜。但是世俗的成功前人早有总结,他带来的快乐转瞬即逝,按照边际效应你为了持续的愉悦只能不断从世间获取更多,生命就是一台永动机,停下来生命或许就没有意义了。第二种成功是立言,这是做学问的成功,这样的成功也需要努力但是还需要天分,没有天分的人只能望洋兴叹,按照加德纳的八大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智能,你还需要搞清楚自己的擅长然后在对的方向上去使劲。第三种是立德,这是一种普通人最可及的成功,求之则得之,因为他最依赖内心,而你最可以掌控的也只能是内心,致良知全在你是否愿意执行。曾国藩也追求过,古之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我其实早就知晓这个道理,但是却不知其所以然,为何要立德?孔孟的光辉在前,我等如何立德?而心学带给我的启示就是做自己心中的圣贤,路径就是致良知。孔孟的光芒虽不及,然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发光。我立德不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我就是自我的立德。每个人好了,世界一定会更好。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如今立志已定,虽晚但未来可期,余生将为此志向奋斗不已。从工作活动来看,做任何工作都只是实现志向的具体路径,殊途同归。有违致良知的工作活动,果断抛弃,人生到这个阶段,已经没有时间浪费在偏离价值观的事情上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聚焦。守仁问老师:天下何为一等一大事?他自答:唯为圣贤,方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