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雨的老公金钊要出差一星期,这可吓坏了夏雨。金钊问她怕啥,夏雨说怕黑、怕鬼。金钊开玩笑说把眼睛闭上就看不见黑、撞不见鬼了。
一个星期后金钊回来了,看见夏雨过得很滋润、惬意。金钊问夏雨是怎么做到的,夏雨说找了一个伴儿陪自己。金钊的眼睛由大变小,最后眯成一条月牙。他相信夏雨。
夏雨小时候听鬼故事听得很多,仿佛大人们讲的是真事一样。以至于长大了,每当黑天的时候,她的心里就怯怯的,好像故事里面的情节会发生。夏雨知道,她是安全感不足,需要补充安全感。
心理界认为,一个人的安全感是否充分来自于小时候、大约四个月至三岁之间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关系是否和睦,母亲的情绪是否稳定。
夏雨听长辈们说过,自己出生没有多久父母就经常吵架。可想而知,那时的家庭环境不算温馨。
不知不觉就长大了,内在的安全感不足一直影响着夏雨,怕黑,晚间不敢一个人在家。
在金钊出差的那天晚上,夏雨给自己做了一个疗愈,一个深层次的沟通。夏雨与自己一问一答:
“你怕什么?”
“我怕黑夜。”
“黑夜会让你有怎样的感觉?”
“担心、恐惧、无助。”
“你担心什么?”
“担心鬼会来。”
“鬼来了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会死掉。”
“人死了就一定会变鬼吗?”
“不一定。”
“那鬼是怎么来的?”
“自己想象出来的。”
“你现在要怎么做?”
“专注活在当下。”
“假设鬼真的来了,你要怎么做?”
“对它说:我看见你了,你也看见我了;我尊重你的存在,也请你尊重我的存在;我爱你,也请你爱我。”
夏雨不再害怕了,她感觉到了被看见、被尊重、被爱。来自内在爱的力量让夏雨内心变得释然、轻松。
当没有觉知意识的时候,夏雨会抓取外在的事情来填补内在的恐惧,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当夏雨清晰了自己恐惧的是什么的时候,她就知道要怎么去做了。这时候的她是自由的。
2.
夏雨的一个闺蜜最近有些神经兮兮,她怀疑她老公外面有“小三”,因为总是三更半夜才回家。闺蜜向夏雨求助要怎么做?夏雨慢悠悠地说:
“你想要的是什么?”
“想让他下班就回家,不在外面闲逛。”
“你对他说过你这样的想法吗?”
“没有。我只是抱怨他不在乎我,不关心我。”
“那你要怎样做?”
“和他好好说,告诉他我想要的。”
其实夏雨很清楚,闺蜜想要的是和老公维持一个稳定、和谐的关系,她需要陪伴与呵护,但是闺蜜的做法恰恰表达了她不想要的。这无形中制造出了负向暗示。如果按照吸引力法则,这样做会吸引来不愿意看到的。
这也是内在安全感不足的一个表现,内在的担心与焦虑投射到外在事物上面。最有效的改变方式是建立自己内在的陪伴与呵护关系。
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值得追求的安全感,就是来自内在的安全感,获取它的方式就是对自己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