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讲: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精华:
1.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从统计学的观点看,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咱们就没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顶多只有一个最优的概率区间。
2.所以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能够存活下来,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人们存活的情况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经济学关心的是这个,跟当中的人是不是理性的没关系。
阿尔钦(Armen Alchian), 《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1950年发表。
理性人概念:
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得到:
1.阿尔钦理论与《认知革命》、《颠覆式创新》课程知识的关联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假设
最优的概率区间=S型曲线
经济学关心存活的条件=第一性原理
人们存活=种族繁衍
不关心是否理性=只在乎基因传递
2.文中提到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阿尔钦的观点刚好是达尔文理论在经济学领域的体现,通过认知课程的学习,使我理解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类知识,其深层次的机理都是相通的,经济学 vs 生物学 vs 物理学 vs ***学
3.世界的本源起始于混沌,凭借着简单的规则,原本无序的个体行为演化为有序的规律运动,因此使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各类事物的发展是连续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经济学上会有”理性人“假设。而阿尔钦的论文,通过跨界的方式,解释了经济学的本质。
4.事实证明,多学科、跨领域的互动论证,对于揭示问题本质,实现突破创新,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第006讲: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精华:
1.人是自私的,他有同情心,它能够爱,但是爱是非常有限的,随着人与人的距离的拉开,爱就会下降。我们不能靠爱,爱是不够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市场。市场是一个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打交道的地方,是一个陌生人服务陌生人的地方。
2.如何论证: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
人是自私的—>他有爱心—>爱心有限,爱心不能扩张—>于是我们需要一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那就是市场。
3.人际互动二分法: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
4.亚当·斯密观点:
人是自私的,那些完全不自私的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自暴自弃的人,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受尊重的。
人不仅仅是自私的,他们同时也具有同情心,也就是有设身处地的一种能力。他把他认为的别人幸福不幸福,当作自己幸福不幸福的一部分:你幸福,我幸福;你痛苦,我也感到痛苦。这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这叫”同情心“,人人都有的。
我们每天之所以能够吃上晚饭,不是因为面包师,不是因为屠夫,不是因为酿酒商,他们爱我们,他们的慈善,而是因为他们要自私自利,他们要追求他们的利益。每当我们跟他们做生意的时候,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什么,而是说他们需要什么。
得到:
1.承认自己的自私,学会爱自己,不要掩饰自己的同情心,更好的爱别人。
2.关于创业,亚当·斯密给出了答案,问他们需要什么,这个他们,是员工、是合作伙伴、是客户、是消费者,这就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找痛点“。
3.罗胖深得亚当·斯密经济理论要领,所以将“我就是个生意人”挂在嘴边,谈钱不丢人,合理合法赚钱不可耻,因为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吴晓波经常说感受商业之美。不再商业圈里的我,没感受到商业之美,但已感受到经济学之美了。
4.规则是个好东西,简单的说就是讲理,人际互动二分法简单明了,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这充分的印证了那句话,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
第007讲:铅笔的故事
精华:
一支简单的铅笔,在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能够生产它的全部知识,它需要成千上万人通力合作,才能生产制造出来。而这些共同合作生产这支铅笔的人,可以互不相识,彼此憎恨,甚至相互敌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而当这只铅笔被生产出来之后,我们每个人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得到它。这个神奇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市场机制在协调人们分工与合作。
得到:
铅笔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的阐述:人类的想象就是人类合作的关键,因为人类可以想象出一些故事,然后进行传播。只要所有的人都是相信同样一个故事,所有的人都会遵守同样的法律法规规则。
商业本身就是由人类想象,并且共同相信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大故事,才有了铅笔的故事。
第008讲: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精华:
1.行善扶困难见成效的四大原因:
a、缺乏反馈机制
在行善里面,我们缺乏明确的关于效率的标准,所以我们不知道行善怎么才是有效率的。
b、委托代理问题
许多负责行善的人,他花的钱不是自己的,认真程度就要打折扣。
c、所托非人问题
很多地区的贫困原因来自政府,将钱交给造成贫困原因的政府,最终效果适得其反。
d、养懒汉效应
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的依赖,导致力争下游。
2.我们环顾自己身上的财物,有多少是来自于那些爱我们的人生产的?有多少是来自于那些,仅仅是为了赚我们的钱,根本不认识我们、也不爱我们的商人生产的?绝大部分来自后者。或者说,我们每天都要依靠大量的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
得到: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最大的行善。
2.以前曾经有人讨论过《为什么受助学生不感恩》这一话题,可以间接解释到为什么缺乏反馈机制会成为行善扶困难见成效的原因。因为,如果受助一方有义务告知给予援助一方具体的受助效果,结果会严重导致受助方的心理失衡。所以,没有有效反馈成为了常态。相较之下,用商业方式来做会让人更容易接受。
3.以个人买房为例,当年没有任何积蓄又要面临结婚的自己,在买房时需要一笔钱。爱人家亲友好心借了一笔不要利息的房款。感激之余,每当想到这笔债务,就会不安,每天省吃俭用,要求自己一个月必须攒出一定数额的房款,只要能够凑齐一个整数,就抓紧还掉,资金上反复不断的清零的感受实在是不好,也导致了自身染上了很多贫困病的特征。如今,通过贷款买了一套房,按月支付本息,那种债务压身的感觉没有了,收入的增加不是主要原因,是贷款的商业模式,通过支付利息购买一定资金的使用权让我更安心。商业,能够让一个人心神安宁,算不算是一种福音。